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高三地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
2
,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 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 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 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中档
来源:模拟题
答案
(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mm~1000mm之间:山地地区大,平原地区小。形成降水峰值的原因:M位于大别山地区,且靠近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山地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黏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舍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
上一篇 :
阅读我国土地荒漠化统计资料(下
下一篇 :
下图是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高三地理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高二地理
下列关于控制水土流失,进行水土保持错误的措施是A.退耕还草营造林木B.修建梯田,打坝淤地C.等高耕作,舍饲养蓄D.加固地表,铺上水泥-高二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④使-高二地理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题: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高二地理
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是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②③①小题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高二地理
读“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侵蚀和年降水量的关系是什么?(4分)(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侵蚀。(2分)(3)简-高三地理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高二地理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曾经,这里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监测城市中连续三年排名倒数第一;曾经,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曾经,这里的河不敢见人,人不-地理
读下图回答题。小题1: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盐碱化D.沙尘暴小题2: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植-高二地理
近十年来,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展生态退耕活动。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水土流失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高三地理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左图为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下右图所示某地面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右图中甲区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高三地理
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高三地理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高一地理
下图为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周边地貌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断裂下陷小题2:如今的月牙泉水量日-高三地理
根据下图回答1-3题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高二地理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高二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一一个全球性的-高三地理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原因是①大面积分布松疏的黄土②降水集中③多暴雨④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高二地理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小题。图1图2小题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地理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B地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B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湿地萎缩D.水体污染2.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高二地理
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陆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是由于A.黄河三角洲地壳上升B.全球气候变暖C.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使植被遭到破坏D.黄土高原因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高一地理
图16为“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例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2分)A.森林锐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高二地理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a)”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b)”,完成题。小题1: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高二地理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图10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高一地理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据此回答18~19题。年份降雨量(mm)地表覆盖非林地人工林地径流量(m3/s)土壤侵蚀量(t/km2a)径流量(m-高二地理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高二地理
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C、人口激增D、过度放牧-高二地理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小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小题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高二地理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8-9题小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高二地理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高二地理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1980年55.0%4.9%15.4%19.8%4.9%2010年40.2%6.2%1.3%44.1
(11分)“州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相对比较平坦、地势低洼的地方。延河县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本世纪初延河县果-高三地理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表,根据表内容推断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B、大气污染C、湿地锐减D、水土流失严重-高二地理
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A.下游河床太高B.降水季节变化大C.缺少可以排泄水量的入海支流D.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高二地理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小题-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小题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A、B、C、D、E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内。(5分)A.粮食需求量增加B.粮食产量下降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D.水土流失-高二地理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B.人口的迅速增长,植被的破坏是造成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C.治理黄土高原必须-高二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历史悠久,可耕地垦殖殆尽B.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C.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作物品种少D.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高二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自然原因是①大面积分布疏松的黄土②降水集中③多暴雨④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⑤开采矿产⑥植树造林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高二地理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①植物种类增加②土壤肥力降低③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④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⑤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D、②③④-高一地理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A.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B.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C.使黄河成为世界-高二地理
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已经在北京时间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凌晨4点在巴西圣保罗激情上演。读下图,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高二地理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高一地理
厄瓜多尔政府正式启动一项旨在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计划,以避免因开发有环境争议的油田而破坏该国的亚马孙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题1:对亚马孙热带雨林造-高二地理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是:A.土壤B.热量C.植被D.水分-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9分)材料一: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突破65亿大关。2006年l0月17日美国第3亿个公民出生。世界环境与人口中心提出的报告说,美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高二地理
2010年9月22日网易探索栏目记者在巴西牧场采访,看到牛群正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吃草,这里曾是茂密的亚马孙雨林,放牧导致巴西亚马孙流域的森林采伐每年吞噬掉数千平方英里不-高二地理
下列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地区的是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D.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地理
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主要载体是()A.土壤B.风化壳C.水体D.植物-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 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 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 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黏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舍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