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高三历史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下图为《几何原本》内利玛窦(左)和徐光启(右)插图。
——《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材料三 17、l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表题
难度:偏难
来源:模拟题
答案
(1)特点:熟悉中国传统,适应中国习俗;注重与上层知识分子的交往;把传教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相结合。
(2)斗争:义和团运动。积极影响: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支持中国的变革运动或先进人士。消极影响: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侧重点: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大一统思想。原因:他们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开明君主政治。
(4)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理论,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上一篇 :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
下一篇 :
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射猎斩羊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④沉重打击了-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口岸,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引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高一历史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的是: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高一历史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高一历史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高三历史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废除了封-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高三历史
李大钊在庚子后二十年说过: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的是[]A.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高三历史
1918年陈独秀撰文严历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转变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高三历史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蘑卫生,我-高一历史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材料描述的侵华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高一历史
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生平。”据此请-高一历史
20世纪初,中国出现“文明排外”的思想。其直接原因是[]A、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反思B、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逐渐全面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高三历史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但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口月间,口口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高三历史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日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高三历史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积,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高三历史
漫画不仅带有时代烙印,而且还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重温和思考。下幅漫画可以引起我们重温和反思的历史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高三历史
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高一历史
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高一历史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山东人民为赢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下有关山东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山东B、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山东问题引-高三历史
义和团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C.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高一历史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B.反对-高三历史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高一历史
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高一历史
下图中,“你来晚了”中的“你”指的是[]A.德国B.日本C.俄国D.美国-高一历史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高三历史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高三历史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高一历史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放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高一历史
赫德在《中国实策录》中说:“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据实行于今日。”这是因为[]A.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外一直和好B.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人们-高一历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三历史
孙中山说:“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高二历史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B.义和团斗争策略高度灵活C.义和团已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D.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高二历史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高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口月间,口口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高一历史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高一历史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高三历史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B.山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C.袁世凯暗中支持义和团D.山东富有革命传统-高一历史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高三历史
下图历史事件的评述,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分析,最恰当的是[]A.愚昧无知的被清政府利用的暴民运动B.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碰撞的反应C.儒家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冲突D.农民阶级反-高三历史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高三历史
《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形成,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高三历史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高一历史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高三历史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高一历史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下图为《几何原本》内利玛窦(左)和徐光启(右)插图。
材料三 17、l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斗争:义和团运动。积极影响: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支持中国的变革运动或先进人士。消极影响: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侧重点: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大一统思想。原因:他们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开明君主政治。
(4)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理论,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