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八年级历史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史实。
(1)你来到1954年的中国,可以参与以发展
为主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若被选为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你还可以见证《
》的审议和通过。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4)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广东省,可 以看到这里的
市、
市 和
市开始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2)你来到1964年的中国,可以通过10月16日的广播收听到我国研制的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的消息。
(5)你来到2003年的中国,通过电视可以看到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新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3)你来到1978年的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以看到这里开始实行以“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重工业(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答1954年宪法、五四年宪法也给1分)
(2)原子弹(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考生如答“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只答“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或“大包干”也可得l分。答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责任制不给分)
(4)深圳(1分) 珠海(1分) 汕头(1分)
(5)杨利伟(1分)
(每空l分,共8空8分。错别字不给分)
本题实际考查默写,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8年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是: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 “两弹”的成功研制: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历经艰难后,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4)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意义:(1)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2)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3)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5)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③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上一篇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
下一篇 :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两宋在外贸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船舶司B.市舶司C.转运使D.蕃坊-七年级历史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九年级历史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于:[]A.唐朝中后期B.隋朝C.宋朝D.元朝-七年级历史
195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里,出现频率较高语句可能是()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②一国两制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④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A.①②④B.①④C.①③-九年级历史
2010年,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请回答:(1)上述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七年级历史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火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继续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该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党中央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八年级历史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A、隋朝B、唐朝C、两宋D、明朝-七年级历史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下列哪一城市召开A.上海B.延安C.南京D.北京-八年级历史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解放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八年级历史
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铁钱B.交子C.存折D.支票-七年级历史
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A.邢州B.越州C.浙江哥窑D.江西景德镇-七年级历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名称(8分)(1)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2)1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在长江上实现是在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八年级历史
小明爷爷爱好收藏古钱币,下图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A、B、C、D、-七年级历史
北宋后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七年级历史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为第一时间抢救受灾群众,各路救援大队紧急奔赴玉树,其中川藏公路在玉树地震中发挥了非常重-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七年级历史
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八年级历史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南方战乱较少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七年级历史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清-九年级历史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七年级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创新的是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三大改造的完成-九年级历史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九年级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七年级历史
如图,两个柱状图分别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的产值对比。请回答:(1)从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是什么?(至少写出两个)(2)从你得出的结论中任选一个说一说这一变化的原因。-七年级历史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南方战乱较少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七年级历史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描述的是哪座桥的宏伟气势?()A.南京长江大桥B.关州黄河大桥C.钱塘江大桥D.武汉长江大桥-八年级历史
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A.隋朝B.南宋C.元朝D.明朝-七年级历史
发展西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①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②修建青藏公路③在西藏建立经济特区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A.①②③-八年级历史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是[]A、两宋B、汉朝C、唐朝D、明朝-七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八年级历史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实行土地改革C.实现国家工业化D.进行三大改造-八年级历史
下列哪一句话不能表明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A.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B.苏湖熟,天下足C.撼山易,撼岳家军难D.“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竟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七年级历史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九年级历史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得到下列哪一国家的大力援助A.英国B.美国C.苏联D.日本-八年级历史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A.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B.中心转移到南方C.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地D.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七年级历史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A、北宋东京B、北宋四川C、南宋临安D、南宋广州-七年级历史
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的下列措施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修建青藏公路③在西藏建立经济特区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八年级历史
《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九年级历史
小王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A.唐朝时期B.两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清时期-七年级历史
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A.农业B.商业C.重工业D.轻工业-八年级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八年级历史
教材后面的“材料阅读”栏目,可以我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请你阅读某课的“材料阅读”,回答相关问题:(8分)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党项自得-七年级历史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七年级历史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宋金达成和议②岳飞收复建康③宋夏议和④宋辽订立澶渊之盟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七年级历史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郾城大捷②陈桥兵变③行省制度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⑤澶渊之盟A.②①⑤④③B.①②④③⑤C.②⑤①④③D.⑤③②④①-九年级历史
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七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为主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若被选为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你还可以见证《 》的审议和通过。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答案
(2)原子弹(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考生如答“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只答“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或“大包干”也可得l分。答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责任制不给分)
(4)深圳(1分) 珠海(1分) 汕头(1分)
(5)杨利伟(1分)
(每空l分,共8空8分。错别字不给分)
本题实际考查默写,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8年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是: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 “两弹”的成功研制: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历经艰难后,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4)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意义:(1)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2)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3)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5)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③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