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下题-高三地理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下题-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下题-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 ( )
A.0°
B.25°E
C.95°W
D.105°E
小题2: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 )
A.1/4
B.1/2
C.3/4
D.3/5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正是P点正午时刻;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P点对应的地方时是12点,与北京相差8小时,经度相差120度,且在北京的西侧。所以当地经度是0°。选A正确。
小题2: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又经过的6个小时,此时0°经线应为18:00,0:00应在90°E,即90°E-180°是6月23日,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3/4。选C正确。
上一篇 :
2008年8月1日,出现了日全食现象
下一篇 :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高一级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C.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D.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高一地理
天体是指()A.所有恒星B.所有行星C.彗星和星云D.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高一地理
2004年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高一地理
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月系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太阳系B.嫦娥一号探月系统C.土星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D.蟹状星云-高一地理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回答题。小题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A.一个B.两-高一地理
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A.银河系和河外星系B.地月系和银河系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高一地理
火星是下图中的()A.AB.BC.CD.D-高一地理
2008年8月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利用仪器设备经过加热火星土壤样本,首次获得水蒸汽。据此完成下题。进入火星轨道的“凤凰号”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高一地理
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以地球数据为1)”,回答问题。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火星0.110.151.91木星317.941316.0011.80.4天王星14.6365.2084.00.7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运行的人造卫星B.天空中的云C.轮廓模糊的星云D.地球-高一地理
北京时间2011年2月18日17时55分,“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首次踏上模拟火星表面。读该表,完成问题。火星地球直径4220英里7926英里自转轴的倾斜角度25度23.5度公转周-高一地
小行星带位于()A.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B.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D.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高一地理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人类的家园──地球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皎洁的月亮-高一地理
月面频频遭受流星体的撞击,其主要原因是A.月球对流星体的引力大B.月球与流星体的距离近C.月面由疏松物质组成D.月球缺乏大气层的保护-高一地理
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高一地理
-地理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A.地球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高一地理
下列不包括“天宫一号”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高一地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在太空飞行期间的“神舟”七号飞船②河外星系③2009年2月15日,美俄卫星太空相撞产生的碎片④飞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号飞船的伴飞小卫星⑤天空中飘动的云A.①②③-高一地理
与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无关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高一地理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问题。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③M星球上是否-高一地理
根据下面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小题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行星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木星位于哪两大行星之间A.水星金星B.火星土星C.土星海王星D.水星火星-高一地理
在晴朗的夜空,人们肉眼能看到最多的天体是A.行星B.流星体C.恒星D.星云-高一地理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主要利用的是宇宙环境中的A.空间资源B.太阳能资源C.矿产资源D.热量资源-高一地理
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A.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D.地球、土星、火星、木星-高一地理
可能对“天宫一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C.月球引力D.太阳活动-高一地理
下图是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天体系统层次的高低),其中正确的是:-高一地理
太阳能量来源于A.内部的核裂变B.内部的核聚变C.光球层D.色球层-高一地理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工作姿态为:遥控信号天线始终对着地球,太阳能电池板始终迎着太阳,多种月球探测仪的探测端口保持对月面的垂直。月球表面布满陨石坑,而这些陨石多来自小-高一地理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A.34.8万千米B.120亿千米C.1.5亿千米D.1光年-高一地理
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液态水的产生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适宜的温度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地球内-高一地理
仰望天空,我们看到下列哪些物体属于天体()①北极星;②陨石;③飞行的飞机;④彗星、流星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一地理
据新华社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9月29日宣布,天文学家新发现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围绕天秤星座内名为Gliese581的红矮星(恒星的一种)运行,距地球约20光年(189.21万亿-高三地理
(10分)(选修1宇宙与地球)图10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球”。-地理
图1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1~3题。小题1:若R=38.4×104km,则()A.P为月球,O为太阳系B.P为月球,O为地球C.该天体系统由恒-高一地
读下面“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以地球数据为1)”,回答1~3题。1.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A.地球B.火星C.木星D.天王星2.火星与地球最相似的是[-高一地理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公转方向与其他七颗行星不同B.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高二地理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高二地理
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A.新月B.满月C.蛾眉月D.下弦月-地理
-地理
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高一地理
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①太阳非常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③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一致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与八大行星保-地理
最先提出日心说的是:A.牛顿B.张衡C.哥白尼D.伽利略-高一地理
通常,耀斑随太阳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关联性D.连续性-地理
读右图完成1-2题。小题1:若图表示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a为太阳系,b为银河系,c为总星系B.a为银河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C.a为银河系,b为太阳-高二地理
读下表,完成1~3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2、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太阳系中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高一地理
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B.具有适于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等条件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距地球最近-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上演。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杭州、上海、安徽的铜陵等城市成为“日全食-高三地理
-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据此回答下题-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小题1: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是 (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正是P点正午时刻;且北京时间是2011年6月22日20时,P点对应的地方时是12点,与北京相差8小时,经度相差120度,且在北京的西侧。所以当地经度是0°。选A正确。
小题2: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又经过的6个小时,此时0°经线应为18:00,0:00应在90°E,即90°E-180°是6月23日,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3/4。选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