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历史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历史
题目简介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历史
题目详情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朝廷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
……
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基本主张。(3分)
(2)简述马克思发展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5分)
(4)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的不同之处。(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3分)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分)
主张:反对国家的任何干预;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实现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2分)
(2)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立剩余价值学说。(3分)
(3)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1分)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运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是导致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3分)
(4)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1分)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发展经济应扩大供应而不是需求。(1分)
第一问根据材料容易判断。第二问回答马克思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第三问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而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不管哪种经济政策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问伴随着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状态的出现,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问题。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而凯恩斯强调的是需求。
上一篇 :
指出20世纪60年代,促进新加坡、
下一篇 :
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了福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高一历史
在谈到当代某一制度时,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使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所说的“安全网”是指-高一历史
“1945年,大部分欧洲人不再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到一种非个人的、其运行规则无法改变的经济系统的支配。他们能接受的看法是:经济能够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方式运行。……不仅对经济的-高三历史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英国是“福利国-高三历史
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高三历史
美国80年代解决经济困难的政策与30年代相比,最大的特点是()A.实行自由放任B.加强国家调节C.减少政府干预D.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高三历史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B.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C.建立福利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D.从根本上解决了-高一历史
小布什总统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高一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是指()A.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高一历史
“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关于这一经济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理论B.它的提出与当时经营者规模小,-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高一历史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协调经济高积累。”这段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第三产业的繁荣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B.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C.扩大了市场-高二历史
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高二历史
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轨迹的是()-高二历史
下表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从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国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英国2.82.9法国4.55.7联邦德国7.94.4美国3.34.3日本9.-高三
(14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高一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有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高一历史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如英国扩大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全B.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高二历史
“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高一历史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A.与美国展开经-历史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高二历史
影响下表中1921年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是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39.7922.1334.5544.24A.第一次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高一历史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A.取-高三历史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高一历史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高一历史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历史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历史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高三历史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将土地分配给农民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C.固定粮食税的实施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执行-高三历史
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高一历史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高一历史
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
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D.实-高三历史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A.1917~1918年B.1918~1920年C.1921~1927年-历
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A.巩同个体农民经济-高三历史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高一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高一历史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高一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4卷材料-高二历史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代表国民党-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高三历史
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B.实行余粮收集制C.实行义务劳动制D.实行粮食税制-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高二历史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高一历史
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错误的是A.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C.巩固苏维埃政权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朝廷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
……
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基本主张。(3分)
(2)简述马克思发展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5分)
(4)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的不同之处。(2分)
答案
(1)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分)
主张:反对国家的任何干预;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实现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2分)
(2)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立剩余价值学说。(3分)
(3)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1分)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运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是导致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3分)
(4)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1分)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发展经济应扩大供应而不是需求。(1分)
第一问根据材料容易判断。第二问回答马克思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第三问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而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不管哪种经济政策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问伴随着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状态的出现,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问题。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而凯恩斯强调的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