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高二政治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高二政治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二 福州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漆器,但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业的进一步发展,早年为油漆匠的脱胎漆器创始人沈少安经过反复试验,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其后辈进一步进行改进,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等颜色,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的效果。随后脱胎漆器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声誉大振。
(2)材料二对我们发展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7分)
材料三 目前,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已相继倒闭,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原有艺人所剩无几,“印锦”、“台花”等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也已失传,再加上工艺复杂,流程多,市场狭小,假冒伪劣产品冲击,脱胎漆器面临灭绝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存在的问题,请你为如何保护脱胎漆器提出建议。(6分)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促进漆器文化的发展。
(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要进行改进。
②立足实践,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活动,推动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①为脱胎漆器申请文化遗产,用名录的方式加以保护
②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为脱胎漆器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优秀工艺大师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空间。

试题分析:(1)材料中“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促进漆器文化的发展。
(2)材料中“福州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漆器,但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业的进一步发展,早年为油漆匠的脱胎漆器创始人沈少安经过反复试验,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要进行改进。“其后辈进一步进行改进,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等颜色,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的效果。”体现了立足实践,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随后脱胎漆器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声誉大振”体现了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活动,推动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此题为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根据书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答题,如为脱胎漆器申请文化遗产,用名录的方式加以保护;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为脱胎漆器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优秀工艺大师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空间。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原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