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高一历史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专项题
答案
D
上一篇 :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
下一篇 :
下图是由海关发行的近代中国第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入B、-高一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年建成了从唐山的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高一历史
1877年,中国人自办的有线电报在哪里架设成功?[]A、台湾B、上海C、北京D、天津-高一历史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高三历史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高一历史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高三历史
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④引起了人们生-高一历史
“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B.发展军事工业C.调整农业生产D.加紧殖民掠夺-高三历史
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A.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B.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C.更好地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D.迫使政-高一历史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A.市场的自我调节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D.政府大量增发纸币-高三历史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高一历史
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解决经济大危机的-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田纳西工程的修建起到的作用是[]A.恢复了金融业的正常运转B.防止了盲目竞争C.增加就业、剌激消费D.稳定农产品价格-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
下列美国总统在位期间推行的经济政策与凯恩斯的基本主张最相似的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里根-高一历史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高一历史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高三历史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高一历史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历史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②产销矛盾日益突出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高一历史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高三历史
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总统大选资料时,查到一段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Ipledgeyou,IpledgemyselftoanewdealfortheAmericanpeople.”请你判断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过多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大量破-高一历史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A.波及范围广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D.加剧-高一历史
“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NixOn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以工代赈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调控市-高一历史
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历史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历史
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①整顿财政金融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③减少耕地面积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三历史
有人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高三历史
“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高三历史
美国青年Mike在1930年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人购买②多年投资股票积聚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③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④遇到有人向其宣传法西斯主义[]A.①-高三历史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高三历史
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高一历史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高二历史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之一,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三历史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高一历史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凯恩斯看来,节俭对于社会经济都是一种恶行:“无论你什么时候节省了五先令,你就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节省了五先令,可以扩大到一人失业-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是在较-历史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C在经济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D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胡佛面对经济危机时说:“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工人也会得到好处。”这说明他采取的政策是()。A.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B.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C.加强-历史
新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四次有名的“炉边谈话”,其中第三次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高一历史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高一历史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A.新政后美国推-高一历史
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高一历史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巨大作用。在1929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也采取类-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