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工人,根据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利用矿场废旧材料制成。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四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答案
(1)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铁路的出现;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促进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①库纳: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②特里维克: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③斯蒂芬森:运量大、速度较快、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是真正实用的火车。
(2)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
(3)影响: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4)新中国成立之初,厦门(或福建)处于国共两岸军事对峙前沿,鹰厦铁路修建便于解放台湾,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一国两制”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台海关系走向缓和;两岸“三通”呼声的加强及各种交流频繁。
上一篇 :
下面是1949年后,关于我国大陆人
下一篇 :
这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高三历史
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A.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C.对-高二历史
下面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所缺主题词排列正确的是①工业增速②大跃进、大倒退③走向改革开放④小平南巡、改革潮涌[]A.③②①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高一
______________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________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高一历史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A、土地革命B、人民公社好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高一历史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高一历史
在探讨了“中国计划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高三历史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年份[]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高三历史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是①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已经完成②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确立④人民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多年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②浙江某人民-高三历史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一五计划”[]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高一历史
2008年9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编号为2008—24《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邮票。其中第2枚邮票是“沙漠绿洲”(见下图),图案是宁夏沙坡头风景区,方格草网和绿树相映-高一历史
针对下表(中国与美国、印度人均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反映的情况,中共作出的决策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C.没收官僚资本D.开展“五反”运动-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三历史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高一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9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高一历史
最能反映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A、B、C、D、-高一历史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天堑变通途。”长江被称为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高一历史
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②社会为我国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A.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注重市场机-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②“一五”计划的内容之-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高三历史
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A.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兼顾B.优先发展重工业C.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D.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高一历史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高一历史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_____,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高一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A.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B.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高三历史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B.为-高三历史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高一历史
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陕西省产棉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庆祝公私合营[]A.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生产积极性B.城市居民庆祝实施股份制C.生产资料的社会-高一历史
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A.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B.红卫兵、走资派、伟-高一历史
针对下表(中国与美国、印度人均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反映的情况,中共作出的决策是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2.-高一历史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高三历史
以下海报反映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符合历史时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高一历史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__-高一历史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工矿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该基地处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高一历史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探索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其实施的历史条件是:[]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C.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D.经济已得到恢复-高一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高一历史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变私有制为公有-高一历史
图3拍摄于1955年,图中农民在[]A.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申请加入人民公社C.选举组成村民委员会D.签署土地承包合同-高三历史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生产关系的变革-高一历史
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高一历史
阅读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_-高一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A.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C.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显著-高一历史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高一历史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高一历史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高一历史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高三历史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港、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人均产量中国美国印度钢2.37Kg538.3Kg4Kg发电2.76Kwh2949Kwh10.9Kwh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工人,根据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利用矿场废旧材料制成。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四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
(3)影响: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4)新中国成立之初,厦门(或福建)处于国共两岸军事对峙前沿,鹰厦铁路修建便于解放台湾,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一国两制”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台海关系走向缓和;两岸“三通”呼声的加强及各种交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