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6分)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4分)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2分)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6分)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4分)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2分)(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4分)
试题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张土地公有,有田同耕;材料二、三则主张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除了重申材料三的内容外,更加严格:“抗租与抗粮同办”(2)材料一是出自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规定的;材料二、三、四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需要而规定的。(3)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材料二、三、四否定了材料一的土地公有的想法,转而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4)这一变化说明了洪秀全早期的思想具有空想性,根本不能贯彻实行。
点评: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施政纲领的空想性、落后性。与此相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上一篇 :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
下一篇 :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金田起义B.《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D.《资-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敌人的长期封锁-高一历史
下图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诰谕截图。它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旗帜鲜明地举起反侵略旗帜B.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C.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D-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C.没收地主土地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历史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太平军进军南京途中曾出兵干涉B.一度伪装“中立”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才开始进攻太平军D.充当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高三历史
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高一历史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高一历史
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A.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B.实现了“有田同-高三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什么强烈愿望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无处不均匀-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却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A.面临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B.缺乏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牢固基础C.外国侵略势力要渔翁得利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高三历史
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高二历史
有学者记载:“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历史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旧式运动新特点的特点,这表现在A.利用宗教形式发动起义B.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高一历史
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洪秀全智惩清兵”等七个短篇故事,歌谣有“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等10多首。这些资料的研究价-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尖锐B.自然灾害严重C.阶级矛盾尖锐D.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有一座城市,在此曾建立过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不同性质的政权。这座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在下列哪个方面体现了近代民主革命的特点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斗争对象D.奋斗目标-高一历史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B.-历史
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是()A.《海国-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高二历史
下列太平天国的事件中,顺应当时世界进步历史潮流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C.严惩外国侵略者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高一历史
“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D.红军长征-高一历史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被俘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烈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B.极-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历史
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C.洪秀全D.《天朝田亩制度》-历史
太平天国后期曾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满汉地主武装共同镇压的结果B.太平天国内讧C.北伐失利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高一历史
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高一历史
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B.调动了农民参加太平天国的积极性C.为-高三历史
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A.林则徐B.洪仁玕C.李鸿章D.康有为-高一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是()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争夺D.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历史
《乱弹》(代序):“‘乾嘉以将’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捣乱了,给他们的宣天动地的鼓震破了。是的!乾嘉之世和同光之世之间,夹着这么一段“‘可怕可恨-高二历史
下列历史文献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部是ABCD-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天京变乱B.天京陷落C.定都天京D.西征和东征的胜利-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展开了各种抗争和探索,推动了中国社会-高三历史
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A.肯定B.否定C.不肯定不否定D.上述-高三历史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箕”是指()A.北伐失利B.安庆保卫战失利C.天京变乱D.英法联军配合清-历史
太平天国真正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打破江南、江北大营-历史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高三历史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D.本-历史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高三历史
“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高三历史
该图人物被后人称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他的升迁之快得力于()A.操练湘军B.镇压太平天国C.创办洋务D.修身齐家治国-高一历史
洪仁王干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高三历史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广西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破产C.两广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D.洪秀-历史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天京变乱B、北伐失利C、安庆失守D、永安建制-高一历史
纲领文件、法律等等往往是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政治意志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6分)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4分)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2分)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4分)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2分)(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4分)
试题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张土地公有,有田同耕;材料二、三则主张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除了重申材料三的内容外,更加严格:“抗租与抗粮同办”(2)材料一是出自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规定的;材料二、三、四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需要而规定的。(3)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材料二、三、四否定了材料一的土地公有的想法,转而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4)这一变化说明了洪秀全早期的思想具有空想性,根本不能贯彻实行。
点评: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施政纲领的空想性、落后性。与此相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