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高三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4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9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措施: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监察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6分,答出3点即可)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6分,答出3点即可)
(3)共性:都很早就注意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相配套的监察措施;都注重监察过程与结果的统一。(4分,答出2点即可)
进步之处:中国汉唐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封建人治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皇帝对监察系统的制约,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4分)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的过程和结果。(5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度。材料中的“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表明汉唐时期对官吏的考核措施很严格。材料中的“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表明汉唐两朝对地方实行监察制度。依据材料中的“临时”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汉唐时期考查官员的另一个措施。
(2)第二问,“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表明英国的监察制度的特点是不是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而是多机构共管的方式。英国的反腐机制还有立法保障,所以体现了它的严格性与力度大的特点。
(3)第三问,本题可以综合前边的答案得出正确答案。中国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对官员的监察,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官员监察制度立法的国家。我国与英国对官员的监察制度都有配套的措施,并且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都很大。英国的监察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监察制度,体现了民主性,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围绕着这个根本不同来回答即可。
上一篇 :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
下一篇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高三历史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权力制衡”,除了文武制衡,还有行政与监察机构的制衡,行政机构之间的制衡,地方官员之间的制衡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请你在-高一历史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材料一中国作为-高一历史
“执行力”一词首次出现在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而引起人们对于政府“执行力”问题的研究、探讨。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高三历史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A.商品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一般等价物-高一政治
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高一历史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在地方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高三历史
汉承秦制,但往往承其职而易其明。如汉代的“执金吾”,职能是“掌京师盗贼”,显然沿袭了秦代一职。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中尉B.将作少府C.御史大夫D.典客-高三历史
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高三历史
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丞相D.刺史-高一历史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二者的最大差别是[]A.对犯罪的-高一历史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高一历史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的-高一历史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历史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完成了国家统一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历史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高一历史
(12分)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8分)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2分)并指出其影响。(2分)-高一历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高一历史
(22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建议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提出“去‘泰’著‘皇’,采-高一历史
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高一历史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高三历史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高三历史
秦朝三公九卿和各级地方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高一历史
众人之治与独人之治(9分)材料一:“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材料二:恩格斯说:“罗马-高二历史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的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高一历史
秦始皇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三公九卿制-高一历史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高一历史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替制代禅让制B.郡县制-高一历史
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高一历史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高一历史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三公九卿制B.权力高度集中C.皇位继承制D.国家统一-高一历史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五经之儒,抱经隐匿;伏生之徒,窜藏土中。殄(灭绝)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这段论-高三历史
按秦朝制度,具有监察权的是A.典客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高一历史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高一历史
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高一历史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高一历史
商品与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高一政治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高三历史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诸卿-高一历史
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高一历史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高三历史
战国时实行兵士戍边制度,当时规定戍边期限为三日,一切费用自理。而秦统一后,广大将士却对该制度深恶痛绝。这主要是由于A.政治腐朽,军饷无法保障B.国家统一,人民热爱和平-高三历史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一历史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高一历史
秦汉政治逐渐走向大一统,为了加强专制,中央除设三公九卿外,还设有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尉和将作少府,其中中尉的职能是A.主管宫廷工程修建B.主管京畿治安C.主管地方治安D.主管-高三历史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都加-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4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9分)
答案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6分,答出3点即可)
(3)共性:都很早就注意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相配套的监察措施;都注重监察过程与结果的统一。(4分,答出2点即可)
进步之处:中国汉唐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封建人治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皇帝对监察系统的制约,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4分)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的过程和结果。(5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度。材料中的“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表明汉唐时期对官吏的考核措施很严格。材料中的“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表明汉唐两朝对地方实行监察制度。依据材料中的“临时”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汉唐时期考查官员的另一个措施。
(2)第二问,“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表明英国的监察制度的特点是不是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而是多机构共管的方式。英国的反腐机制还有立法保障,所以体现了它的严格性与力度大的特点。
(3)第三问,本题可以综合前边的答案得出正确答案。中国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对官员的监察,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官员监察制度立法的国家。我国与英国对官员的监察制度都有配套的措施,并且对官员的监察力度也都很大。英国的监察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监察制度,体现了民主性,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围绕着这个根本不同来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