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高三政治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高三政治
题目简介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高三政治
题目详情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
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
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是搬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材料二: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
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
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①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分)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予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令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动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3分)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 (3分)
解析:此题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所以此题应该立足对规律客观性的尊重与把握以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分析。
略
上一篇 :
进入10月份,南方迎来了新一轮强
下一篇 :
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词坛名家乔羽在个人文集中写了两句话:“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乔羽写作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人民大众的心声。《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早-高二政治
随着经济发展,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成为各级政府的“给力点”。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对于老百姓来说,“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受,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感受的获得不只来-高三政治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认识运动的承担者是人的思维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高二政治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高二政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对水文、气象等各方面资料的科学分析,已经能够对长期和短期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报,从而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材料说明A.认识是不断发-高一政治
2010年12月,恶劣天气持续笼罩整个欧洲,生产、生活受雪灾影响严重,而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全球变暖。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全球变暖的恶果。这告诉我们()A.人与自然的统-高二政治
下列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理解正确有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并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正确的物质产生正确的意识,错误的物质产生-高二政治
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高二政治
经过多方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因矿难被困700米地下69天的33名智利矿工终于迎来了重见天日的时刻,全部安全升井,智利人民谱写了人类战胜灾难史诗的新篇章。这表明A.发挥主观-高三政治
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高二政治
(10分)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高二政治
近年来,上海郊区已开始用电脑种菜。电脑种菜完全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一事例说明:()A.人们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B.人-高二政治
指出下列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日月星辰②马克思主义③亭台楼阁④工作计划⑤动植物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⑦工程设计方案⑧电磁场⑨法律和法规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⑦⑨C.②⑥⑦⑧⑨D.②③④⑦⑨-高二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回答29—30题。小题1:宋人有悯其苗之-高二政治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唯一特性是性;世界的物质性指什么?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是的(客观的)。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性。-政治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A.人可-政治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C.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高三政治
漫画(右图)启示我们①要防微杜渐②要重视系统优化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④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高三政治
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高一政治
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提出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二政治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事物的绝对运动C.事物的相对静止D.事物的绝对静止-高三政治
2006年8月10日,被称为“台风之王”的“桑美”在浙江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台风袭击前后,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台风的袭击:浙闽沿海强令出海渔船、渔-政治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登上世界之巅,这和本次奥运火炬全球传递的主题“和谐之旅”不谋而合。当奥运圣火登上珠峰的时候,体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最高层面。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政治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政治
人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世界也在不断给我们上课。印尼地震、伊朗地震、巴基斯坦地震接连不断;“卡特里娜”“丽塔”“威尔玛”频繁登陆;被誉为“南美洲绿宝石”的亚马孙河流域的-政治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4年12月13日报道,由于入侵我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薇甘菊”等有害外来物种生长繁衍得不到有效控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政治
针对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而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它使经济潜能得到巨大释放,然而,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新趋势-政治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设立雕塑逐渐成为一种热潮,众多雕塑涌入人们的视野。这说明()A.物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B.人类可以利用物质为人类服务C.意识决定物质-政治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A.否认了人的意识的存在B.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D.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政治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之所以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因为()①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②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政治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任何纰漏都不允许存在。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取消了食品“免检制度”。《食品安全法》的这一改进告诉我们A.尊重了客观规律,就能做出正确的行-政治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粮食安全阶段性纲要。其唯物论依据是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高三政治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要做到解放思想,就必须①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②大胆的探索、实验和创新③有独立思考、批判-政治
武警黄金兵十二支队官兵十年来坚持为国家探矿,他们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把成千上万个原始数据、几百个标本一笔一笔地描绘出一个个地质图件,经过无数次模拟试验,总结出接近客观-政治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作-政治
继福建土楼后,2011年10月3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莱斯沃斯岛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宁德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得到了与会专家评委的认可,宁-高一政治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高三政治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我国需要[]A.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高二政治
《孟子》丢:“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高三政治
“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②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③规律是客观的-高二政治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高二政治
我国许多山区在多雨季节常常发生泥石流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这告诉我们[]A.必须-高二政治
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高三政治
为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尊重规律,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这一观念体现了[]A.立足整体,统筹全局B.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C.解放-高三政治
“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列选项与其意思相近的是[]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③卧看满天云不动-高三政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庖丁解牛”、“画龙点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①一切真知都来源-高二政治
我们曾经有过以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观,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的发展,还因扩大打击面带来社会矛盾积聚,造成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我们曾有过以不断变更生产-高二政治
如果把“经”理解成经典理论、权威观点,“道”理解为物之固理,那么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①离经叛道②离经不叛道③叛道不离经④既不离经也不叛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三政治
“树上结西瓜”,这原本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高二政治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将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1万多-高三政治
题目详情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材料二: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案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令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动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3分)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 (3分)
解析:此题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所以此题应该立足对规律客观性的尊重与把握以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