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高二历史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
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略
上一篇 :
英美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下一篇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7分)请回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36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区时,英国首相鲍尔温在议会宣称希特勒的行动并不意味着军事威胁。彻底打破鲍尔温幻想的事件是A.慕尼黑阴谋B.德军闪击波兰C.德国退出英法操纵的-高二历史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意味着①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开始动摇②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③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④美国开始和英国共同分享海上霸权A-高三历史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秩序B.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C.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D.对侵略者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历史
确切地讲,西班牙内战是一场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D.法西斯国家-历史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能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高二历史
一战中,德军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的这句话应该说于A.马恩河战役后B.凡尔登战役后C.索姆河战役后D.日德兰海战后-高二历史
1916年7月11日威尔逊在其演说中称:“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该演说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根本目-高三历史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高二历史
马恩河战役陷入阵地战后,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B.施里芬计划破产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战略主动-高二历史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A.1812年B.1914年C.1918年D.1941年-高三历史
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英日同盟”的缔结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历史
一战前,英国与法国.俄国矛盾重重,但英法俄三国仍建立协约关系;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却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协约国势力十分强大B.同盟国内部存在矛盾-历史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B.美.德超过英.法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历史
法国总统在凡尔赛宫的巴黎和会开幕式上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里。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表明法国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A.收回阿尔-高三历史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给予中国完全发展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的政府;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高三历史
右图是一幅在1914年由英国人发表的标题为“背后的力量”的漫画。在这幅漫画当中,有一只双头麻鹰、一只公鸡、和一头熊。其中,双头麻鹰代表的是奥匈帝国。在漫画的下方,作者为-高二历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高三历史
材料一两年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历史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高二历史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签订对德和约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高二历史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名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C、海军军-高二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阶段发生的战役有()。①凡尔登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日德兰海战④马恩河战役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历史
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历史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加紧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③④C,-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高二历史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历史
下图为“历史上英国的欧洲政策”漫画,若为该漫画做一解释,最恰当的是[]A.扶持弱小国家,抑制大国独霸B.实现联合自强,均衡持续发展C.遏制强国称霸,大国势力均衡D.满足德国欲-高三历史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高二历史
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它-历史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最主要的依据是A.英、德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B.英、德在全球范围争夺殖民地最激烈C.英、德矛盾导致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D.英、德-历史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的“政治问题”指[]A.新文化运动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高一历史
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是:()A.国际联盟的领导权问题B.德国赔款问题C.限制德国军备问题D.日本归还中国胶州湾问题-高二历史
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战争的爆发B.承认了-高二历史
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的参战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高二历史
顾维钧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他曾与1919年和1945年分别在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代表中国参加重大国际性会议。第一次会议拒签国际文件和第二次会议上签署国际文件都有力维护-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版图,其中变动最大的是()A.爱琴海地区B.奥匈帝国C.德国D.法国-高三历史
俄奥矛盾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夺欧洲的霸权B.争夺波罗的海沿岸C.争夺中东石油产区D.争夺巴尔干地区-历史
大国的崛起往往影响大国之间的关系甚至促成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19世纪晚期德国的迅速崛起,对国际格局造成的影响是: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B改变了法俄抗衡的欧洲大陆格局C欧-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发表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而对全世界提供款项的人,应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我们对全世-高三历史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高三历史
一战后,美国在下列哪一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起着关键作用:()A.欧洲经济的复兴和赔款问题B.限制海军军备问题C.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D.远东太平洋地区秩序的确定-高二历史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C.认清了一战-高三历史
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①美国参战②奥匈帝国解体③二月革命爆发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高二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兴奋与刺激,-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国联盟约称作“兄弟和友爱的宪章”。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苏俄及德、奥被吸收为国联会员国②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③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高二历史
“1914年欧洲战争的爆发使西方从亚洲的撤退势在必行,这就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巩固和扩大地盘的好机会。”以下事件,不能体现这一态势的是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B.中国参加第一次世-历史
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的原因是A.英与法俄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没有利害冲突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了俄法关系C.法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D.德、奥-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