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八年级历史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问题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2分)
问题二: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3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对外政策与思想状况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2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海上力量?(2分)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问题一:目的:郑和为了宏扬国威;哥伦布为了获取商业利益(2分)
问题二: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时间早,船队规模大,导航技术先进。(3分)
问题三: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等。(2分)
问题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2分)
问题五: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答到其中二点即可,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殖民扩张,而哥伦布是为了实现黄金梦进行航行的,哥伦布发现 美洲大陆后,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把大量的财富运往欧洲,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问题二:阅读材料一二并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了清朝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看不到外国先进的变化,排斥先进科技和技术,不敢创新发展,顽固守旧就出现了材料三马嘎尔尼发现的现象和情况。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中国现在发展海上力量,一是因为近代中国不重视海防,也命运经济实力发展海防,二是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角度出现,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学生只要能从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就行;(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2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中国海防的认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国防力量弱,尤其是海防更弱,列强往往从海上入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增,开始重视海防,大力发展人民海军,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愿望,也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期盼,中华民族的复兴,代表这中华民族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那段屈辱而带着血泪的侵略,坚韧坚强,中华民族始终不被外敌所屈服。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产生深远意义。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责任。中国的复兴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影响不仅在中国国内,在国际上也与日俱增。
上一篇 :
以下主张,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下一篇 :
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著作中,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的是()A.《最后的晚餐》B.《哈姆雷特》C.《神曲》D-九年级历史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二大③中共十三大④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A.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九年级历史
诗歌是记载历史的重要文学形式,以诗载史,下面诗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魏源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九年级历史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搭配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海国图志》——魏源B.实业救国——张謇C.万隆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九年级历史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现在给你以下两个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统计图,以此为依据提出至少5个有价值的问题,不要求作答。然后谈一谈自己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八年级历史
“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以上表述反映的是()A.《神曲》中的人文-九年级历史
如果你要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下列途径可以选择的有①阅读张謇传记②搜集林则徐禁烟的资料③调查百年国货品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八年级历史
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A.东亚B.西欧C.北美D.南非-八年级历史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九年级历史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九年级历史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西欧的富商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阶级即()A.封建地主阶级B.贵族阶层C.早期的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八年级历史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国之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九年级历史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百科全书”式人物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是-九年级历史
在自然科学领域,首先冲破教会禁锢的是()A.地理学B.物理学C.生物学D.天文学-八年级历史
“他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是()A.伏尔泰B.但丁C.达芬奇D.莎士比亚-九年级历史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从本质上说()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B.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C.是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化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九年级历史
有人说14—17世纪是“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A.亚历山大东征B.文艺复兴C.郑和下西洋D.新航路的开辟-九年级历史
下列不属于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八年级历史
口号和主张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和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强求富”②自由、平等、民主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民主、科学A.④②③①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九年级历
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实际上,严-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6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八年级历史
世界近代史上,促使欧洲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去“发现世界”的根源是A.对黄金的贪婪追求B.向新世界传播上帝的福音C.对骑士荣誉的强烈渴望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九年级历史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在旧中国,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内容之一B.在旧中国,它体现了要求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C.它既体现了旧中国人民爱国的一面,-八年级历史
“他至死都认为他到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这句话中的“他”是A.达·伽马B.哥伦布C.迪亚士D.麦哲伦-九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九年级历史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九年级历史
中国、日本均是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关系的好坏往往牵动世界的神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九年级历史
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所取得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A.印度B.美洲C.非洲D.大洋州-九年级历史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出自文艺复兴时期哪位著名画家?A.但丁B.莎士比亚C.梵高D.达·芬奇-九年级历史
《大国崛起》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A.西方列强的扩张B.新航路开辟C.郑和-八年级历史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A.中共七大召开——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马歇尔计划实施——欧洲复兴C.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D.华盛顿会议——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控制局面-九年级历史
1893年美国发行了世界性一套纪念邮票,此邮票以哥伦布为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他发现了新大陆---美洲B.他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C.他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环-八年级历史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转向大西洋和西北欧-----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文中的“新大国”是指A.西班牙B.葡萄牙C.美国D.英国-九年级历史
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在哪一个国家的支持下带领船队踏上了寻金之旅。()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九年级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城市工商业发达,最早出现了实行雇佣关系劳动的手工工场。14世纪,毛纺织手工工场内已有细致的分工,有洗毛、染毛、纺线、织呢、整绒等20道工序。-九年级历史
【中国领土圣神不可侵犯】阅读图片和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在东京首相官邸召开内阁会议,决定由政-九年级历史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其共同点是A.焕发了人类的精神觉醒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果C.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九年级历史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阿尔贝蒂《自画像》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九年级历史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的标志是()A.手工工场出现B.工厂出现C.现代城市建立D.对外贸易频繁-九年级历史
爱国华侨领袖黄乃裳的主要功绩是A.领导禁烟运动B.创办福州船政学堂C.参加黄花岗起义D.开发“新福州”-八年级历史
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往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爆发②“百日维新”失败③开国大典举行④卢沟桥事变爆发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八年级历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九年级历史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短暂的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卷土重来B.日本帝国主义侵略C.国民党发动内战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八年级历史
14~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在思想文化领域卷起了狂飙巨浪,冲击着几百年来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解放。这一变革指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九年级历史
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与“太平洋”一词有关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B.哥伦布C.迪亚士D.达.伽马-九年级历史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关心的中心都是A.人B.神C.古典文艺D.基督教-九年级历史
图人物是世界近代史上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A.《神曲》B.《罗密欧与朱丽叶》C.《哈姆雷特》D.《堂吉诃德》-九年级历史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作为一代伟人和鞠躬尽瘁的楷模,他的事迹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据新浪网调查,认可周总理的网民高达98.7%。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②担任黄埔-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②北洋军阀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③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八年级历史
下列作品中,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成就的是()①《神曲》②《蒙娜丽莎》③《最后的晚餐》④《罗密欧与朱丽叶》⑤《哈姆雷特》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问题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2分)
问题二: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3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对外政策与思想状况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2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海上力量?(2分)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
问题一:目的:郑和为了宏扬国威;哥伦布为了获取商业利益(2分)
问题二: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时间早,船队规模大,导航技术先进。(3分)
问题三: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等。(2分)
问题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2分)
问题五: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答到其中二点即可,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殖民扩张,而哥伦布是为了实现黄金梦进行航行的,哥伦布发现 美洲大陆后,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把大量的财富运往欧洲,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问题二:阅读材料一二并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了清朝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看不到外国先进的变化,排斥先进科技和技术,不敢创新发展,顽固守旧就出现了材料三马嘎尔尼发现的现象和情况。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中国现在发展海上力量,一是因为近代中国不重视海防,也命运经济实力发展海防,二是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角度出现,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学生只要能从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就行;(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2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中国海防的认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国防力量弱,尤其是海防更弱,列强往往从海上入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增,开始重视海防,大力发展人民海军,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愿望,也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期盼,中华民族的复兴,代表这中华民族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那段屈辱而带着血泪的侵略,坚韧坚强,中华民族始终不被外敌所屈服。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产生深远意义。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责任。中国的复兴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影响不仅在中国国内,在国际上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