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方面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中国近代思想》
材料二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纲领的名称叫什么?(1分)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为什么不可能实施?(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6分)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资政新篇》。缺乏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实施条件;(3分)
(2)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4分)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6分)
(5)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有“以法治国 由公众选举官吏”以及节选自《中国近代思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起义,其革命纲领是《资政新篇》,不可能实施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实施条件;(2)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为此取得的成果有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从中可知中共所走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4)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是指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各自的革命理论是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5)通过对三则材料革命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能完成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最终成功,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点评: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西方殖民者试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独立和解放的进程。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密度较大,难度也较深,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总结历史进程的特点和各种革命力量和理论的对比。
上一篇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
下一篇 :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一面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高一历史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密迪乐曾对太平军的一支队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高一历史
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适合的是()A.鸦片战争B.天国兴衰C.洪秀全D.《天朝田-高二历史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反映的是A.虎门销烟B.天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高一历史
1851年洪秀全等领导一万多汉、壮、瑶等族人民在金田宣告起义,冯云山宣读了秉承天父旨意、合力诛妖灭清、实现太平的讲词,动员太平军英勇杀敌。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具有-高一历史
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高一历史
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有利于资本主义-高一历史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高二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特殊背景下发生的农民运动,它的纲领在口粮分配方面体现的原则是()A.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B.平等、博爱C.无处不均匀D.各尽所能、按工取酬-高二历史
晚清曾流行这样一民谣:“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旗开得胜万民笑,拿下南京立天国。”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B.该运动得到了民-高一历史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不少对联以历史时间和人物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下列对联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高一历史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图(1)和图(2)都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B.图(1)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C.图(2)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D.图(1)、图-高二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B.迫于当时的战争环境C.地主阶级的反对与破坏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高一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这突出体现了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高二历史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图一《资政新篇》书影图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历史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天京变乱”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高二历史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D.反映了先进-高一历史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土地法令》D.《临时约法》-高一历史
邢台一中高一26班姜明同学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高一历史
1861年,奕曾把清政府面临的形势比做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综汁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A.孤军北伐失败B.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C.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D.《天朝田亩制度》没能推行-高一历史
南京的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的门联。其中的“顽妖”主要指A.外国资本家B.清朝统治者C.民族资本家D.西方传教士-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有()①洪秀全②洪仁歼③李秀成④陈玉成.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历史
“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高二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天京被攻陷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内部争权夺利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高一历史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D.提出发展-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共同纲领》D.三民主义-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减退②内讧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③清廷和列强的联合镇压④天京陷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主要表现在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斗争形式D.革命任务-历史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高三历史
1844年福州开埠;1853年以后,福州港口地位凸显,成为驰名中外的茶叶集散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太平天国占领江浙地区C.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D-高二历史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高一历史
我国近代最早包含“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同盟会章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一历史
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①《天朝田亩制度》②《海国图志》③《资政新篇》④《权利法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高一历史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高二历史
“今宜先练陆师,再练水师。”讲这句话的戈登曾经是A.洋枪队首领B.淮军将领C.湘军将领D.新军将领-高二历史
以下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A.天王洪秀全玉玺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太平天国设女营-高二历史
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姊妹俩参加的是()A.抗日游击队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抗英斗争-高三历史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的依靠群众C.缺乏-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的新时代特点不包括A.是中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B.利用宗教形式来组织发-高二历史
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高一历史
为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涉及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其中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高三历史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C.两者在经济纲领上是互相矛盾的D.两者都反映太平天国农民-高一历史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高一历史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以国内战争为表现形式、同时肩负着反侵略斗争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北伐战争④抗日战争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抗争。以下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相似的有:A.五四运动与戊戌变法B.太平天国运动与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政治方面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中国近代思想》
材料二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纲领的名称叫什么?(1分)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为什么不可能实施?(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6分)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答案
(1)《资政新篇》。缺乏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实施条件;(3分)
(2)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4分)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6分)
(5)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有“以法治国 由公众选举官吏”以及节选自《中国近代思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起义,其革命纲领是《资政新篇》,不可能实施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实施条件;(2)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为此取得的成果有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图,从中可知中共所走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4)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是指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他们各自的革命理论是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5)通过对三则材料革命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能完成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最终成功,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点评: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西方殖民者试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独立和解放的进程。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密度较大,难度也较深,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总结历史进程的特点和各种革命力量和理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