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图,回答22~24题。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①长期围垦②长期泥沙淤积-高二地理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图,回答22~24题。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①长期围垦②长期泥沙淤积-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图,回答22~24题。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①长期围垦②长期泥沙淤积-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图,回答
22~24题。
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
① 长期围垦
② 长期泥沙淤积
③当地人民有计划地退耕还湖
④全球变暖,水源枯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图示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① 洪涝灾害多发
② 水土流失加剧
③野生生物栖息地减少
④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图中哪一幅图不属于湿地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本题考查湿地。第22题,洞庭湖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人为原因---长期围湖造田;
小题2:第23题,洞庭湖湿地的主要作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长江中下游的河流径流量,故调蓄洪涝灾害。
小题3:第24题,湿地是地表长期出露水面或有浅水覆盖的地方;但大洋中心不是。
上一篇 :
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由于降雨和径
下一篇 :
读下列资料回答:洞庭湖是重要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为中亚某湖泊变迁状况,据此回答问题。造成图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的荒漠化B.过度引用当地的河水进行灌溉C.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干D.砍伐森林导致的水土流-高二地理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1)——(2)题。(1)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治理-高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高二地理
(20分)读泰国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国地形图(图甲)。材料二:泰国约有6300万人口,其人口分布概况见图乙。材料三:曼谷气象资料(图丙)。(1)泰国地势特点为。(2分)(2)从河-高一地理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出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分析该地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三地理
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①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②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③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④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A.②④B-高一地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高一地理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高三地理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高三地理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高三地理
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天然降水减少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高二地理
该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完成18—19题。小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高二地理
洞庭湖区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指的是[]A.洞庭湖是物种的起源地B.洞庭湖的生物物种繁多C.洞庭湖的生物物种原始D.洞庭湖的生物物种高级-高二地理
鸟梁素海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个著名淡水湖,下图示意其面积及明水面积(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的变化。据统计,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鸟梁素海占入鸟梁素海湖水量-高三地理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高二地理
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察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季节性积雪融水B.永久性冰川融水C.雨水D.地下水-高二地理
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高二地理
读洞庭湖的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A、AB、BC、CD、D(2)1950~1958年期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导致泥-高二地理
读“黄河三角洲1956~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左图为“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右图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左图中-高二地理
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①湖泊②麦田③沙漠④沼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高二地理
阅读有关洞庭湖的资料,回答问题。(1)长江近洞庭湖河段形成曲流,在该河段的凹岸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作用,该河段水流不畅,可采取__________工程,有助于防洪和发-高三地理
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高二地理
读图并回答29~30题。小题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小题2:-高二地理
读“东北地区沼泽主要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其正确发展方向应是[]A.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B.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C.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D.开垦湿地,发展水稻,建设-高二地理
读表,完成1—2题。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高三地理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6—8题。小题1:北大荒-高二地理
读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图及P点的流量变化曲线(b)图,完成下题。小题1:在流域开发的Ⅰ→Ⅲ过程中A.流域面积增加B.含沙量增加C.下渗减少D.洪峰频率减少小题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高二地理
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高三地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及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题。小题1:R河干流水量最大的时期为A.2~3月B.5~6月C.7~8月D.11~12月小题2:在M处建坝开发水能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海拔高度大-高二地理
我国政府下令限制开垦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沼泽地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高二地理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高三地理
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1)-高二地理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回答问题。(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纪70年代形态图(图7)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实测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积-高二地理
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读图,完成1~3题。1、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由大变小顺-高三地理
在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产生的后果主要是[]A.航道断航现象消失B.调蓄洪水能力减弱C.生物多样性增加D.湖区降水量增加-高三地理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既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B.改良耕作-高三地理
加强湿地保护对东北的防洪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高二地理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既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1.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强烈B.围湖造田C.大面积引水灌溉D-高三地理
读表中数据,完成下面2题.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高一地理
(26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辽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通辽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时段断流年数断流天数径流量(亿m3)1991~19951619.621996~200-高三
关于湄公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恒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D.三-高二地理
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A.封山育林B.退田还湖C.加固干堤D.跨流域调水-高二地理
下图为某海岸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2、近年来,我国某些沿海地区该植被的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目-高二地理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1~2题。1、下列地理事物-高三地理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下表完成-高三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读图,回答22~24题。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①长期围垦②长期泥沙淤积-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22~24题。
小题1:造成2004年湿地面积与1950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
① 长期围垦
② 长期泥沙淤积
③当地人民有计划地退耕还湖
④全球变暖,水源枯竭
① 洪涝灾害多发
② 水土流失加剧
③野生生物栖息地减少
④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答案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2:第23题,洞庭湖湿地的主要作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长江中下游的河流径流量,故调蓄洪涝灾害。
小题3:第24题,湿地是地表长期出露水面或有浅水覆盖的地方;但大洋中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