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高三历史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求同存异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B不对,邓小平访美、中国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两者都与联合国没有直接关系;CD符合中国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而不符合邓小平访美,因此可排除。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特点:“一边倒”。
②原因: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①特点:“一大片”。
②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摆脱殖民枷锁而独立。
③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2)20世纪70年代:
①特点:“一条线”,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20世纪80年代起:
①特点:不结盟,实行全方位的外交。
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上一篇 :
中俄两国元首于2005年7月正式
下一篇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的主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历史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加-高三历史
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行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多国政府都已加入打击海盗犯罪之行列。2008年12月26日,在国内外-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表,其中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其关键因素是[]A.第三世界为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纷纷与中国建交B.中美关系正-高一历史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拉美、非洲和中东等地区,足迹踏遍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广泛建立合作论坛。自2002年以来,-高三历史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他的国礼是题为《沁竹》的墨竹图。画中两根苍竹交叉而生,临风挺立。明仁天皇爱不释手,将这幅画挂在他的皇宫里。对此图的外交寓意,最恰当的-高三历史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将在中国三亚举行,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将商讨如何协调应对重大国际问题,如何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如何加-高三历史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具体表现为“不结盟”。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严重恶化-高二历史
20.中新网2009年6月4日电据“中央社”报道,英国首相布朗面临重大政治危机。继4位内阁官员相继表明请辞后,数十位工党国会议员拟妥签署信要求他下台,最快7月初唐宁街就可能有-高三历史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A.一个中国B.三个世界C.一国两制D.四项原则-历史
2012年9月25日,我国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高三历史
下列是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1月,胡锦涛访问美国,以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B.2月,中国帮助有回国意愿的在-高三历史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好亲不如近邻”“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了外交关系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高三历史
在历史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C.坚持对外开放政策D.坚持不结盟政策-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A.2001年成立,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形成了“上海共识”B.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对加强中国与俄罗-高二历史
2009年7月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表示,中欧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超越差异分歧,超越时间维度,超越双边范畴-高一历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要是为了()A.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B.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D.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历史
以下图表最能说明中国()1971年19731980198119841988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高一历史
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历史
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材料说明当时-高三历史
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朝韩C.新加坡与东盟D.印度与东南亚-高三历史
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①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②领导-高三历史
“中国既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一论述反映新时期外交方针变化表现为A.独立自主B.维护世界和平C.不结盟D.对外开放-历史
为解决朝核问题,美国、日本一致认为在北京召开的六方会谈是必要的,这表明A.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美日在解决朝核问题上与中国完全一致C.美日一致主张和平解决-高三历史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内容包括:()①出发点是和平与发展;②实行不结盟政策;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B.中国社会主义现-历史
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在谴责伊拉克和要求其撤军的安理会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但是对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投了弃权票,表明中国政府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在国际事务中没有-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材料一“各美其美,美-高三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出现这一外交主张是因为A.两极格局解体,世-高三历史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参加了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国-高三历史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因素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国家性质B.国家力量C.国内外局势D.国家利-高一历史
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B.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两极-高一历史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日本正式建交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一历史
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归国B.2011年3月1-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历史
下图为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这表明A.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高一历史
新时期我国在外交政策上所取得的成就是()A.中国同蒙古、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82615980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法席位D.中美邦交正常化-高三历史
俗话说,“家有芳邻满园春”,“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中国外交成就是A.参加万隆会议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历史
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高三历史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塔、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属于()A区域经济集团-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图所示的这一历史会晤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次会晤发生在2001年B.这次会晤由美国倡议举行C.这体现出中国积极开展双边外交D.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建设性作用-高一历史
2008年12月26日,在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期待下,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展开护航行动。2009年4月28日上午,中国海军首批远赴印度洋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历史
下列内容能够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②APEC上海峰会③上海合作组织会议④中国部队索马里护航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最本-高三历史
近年来,由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催生的少数极端分子所形成的右翼势力,在国内财阀的支持下,不仅极力否认侵略战争,而且一遇时机就企图为日本过去的侵略罪行翻案,如日本政要参拜-历史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最能体现出的新时期中国外交特点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C.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D.努-高三历史
2012年3月4日,中国提出了政治解决当前叙利亚问题的“六点主张”。此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史无前例地先后两次动用否决权。中国积极参与叙利亚问题的和平解决,受-历史
“中国既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一论述反映新时期外交方针变化表现为A.独立自主B.不结盟C.维护世界和平D.对外开放-高一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材料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B不对,邓小平访美、中国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两者都与联合国没有直接关系;CD符合中国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而不符合邓小平访美,因此可排除。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特点:“一边倒”。
②原因: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①特点:“一大片”。
②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摆脱殖民枷锁而独立。
③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2)20世纪70年代:
①特点:“一条线”,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20世纪80年代起:
①特点:不结盟,实行全方位的外交。
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