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高三历史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影响: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的爆发,(2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分)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2分)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观点:反对战争。(3分)理由: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很难裁决正义。(4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出处——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据此判断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辩证指出军备竞赛带来战争、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注意材料信息“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即可归纳“反对战争”的核心观点及简要说明理由。
上一篇 :
若为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
下一篇 :
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第-高三历史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7分)(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8分)-高三历史
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①施里芬计划过分低估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士兵运动兴起④协约国军队的-高三历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高三历史
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战期间德军在德法边界修建了坚固的“兴登堡防线”。该防线被协约国军队全线突破是在()A.1915年底B.1916年初C.1917年4月D.1918年10月-高二历史
《布列斯特和约》的最大意义是()A.赢得了国内和平的局面B.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C.收复了大片俄国的国土D.巩固了新生的苏俄政权-高二历史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它的阿拉伯属地几乎全部为英军控制。英国占有中东的心脏地带巴勒斯坦面临三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是声称自己-高三历史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高二历史
一战后,战胜国声称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下列各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波兰走廊”的划定B.捷克斯洛伐克独立C.对德国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D.佛朗哥政权的建立-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B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高二历史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高二历史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高三历史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5:1。1918年,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高三历史
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大战使英国开始丧失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C.大战彻底摧毁了各交战国统治D.大战推动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高二历史
材料一: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高三历史
(12分)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高二历史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都曾干过趁火打劫的勾当。其中,日本在一战中趁火打劫的表现有①夺取德属太平洋岛屿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②侵-高二历史
民国5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拄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高二历史
十月革命发生后成立的苏俄政府与同盟国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A.使德国把军队从东线调回西线发动新的攻势B.促使美国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对德宣战C.加速了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进程-高二历史
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的参战B日本的参战C美、中等国的参战D巴西的参战-高二历史
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是在: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高二历史
(30分)伴随着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主题。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的世界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国家之间、列强之-高二历史
德皇威廉二世曾对整装待发的德国土兵说,“去旅行吧,叶落之前,你们就会返口故乡的”。这些士兵是去A.征计丹麦B.出击奥匈帝国C.进攻同盟国D.进攻协约国-高二历史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意大利参战②美国参战③俄国退出战争④奥匈帝国解体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高二历史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要A.加强与-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毕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A.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C.-历史
在一战中,没有衰落,反而崛起的列强是A.日本美国B.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D.美国.德国-高二历史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历史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历史
下图中所涉及的国家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集团作战的是()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直接引发了()A.第一次巴尔干战争B.第二次巴尔干战争C.波斯尼亚危机D.萨拉热窝事件-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英、德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B.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高二历史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战役后,给德皇发去电文:“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该战役应是A.马恩河战役B.俄军东线进攻东普鲁士C.凡尔登战役D.索姆河战役-高二历史
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A.速战速决B.两线作战C.对自己估-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重重,其中在全球争夺最激烈的一对矛盾是A.法德矛盾B.英法矛盾C.俄奥矛盾D.英德矛盾-高二历史
下图所涉及的国家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历史
意大利在“一战”前是同盟国成员,而在战争爆发后却倒向协约国一边参战。意大利的这种剧烈态度变化()A.使德奥集团一开始就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B.表明意大利认识到德奥集团发动大-高二历史
(8分)阅读下面小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我们的校长也不停的向我们进-高二历史
一战期间,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干预经济的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能有()①分配政府定单②控制原材料的供应③协调各种经济关系④垄断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历史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即后起列强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高二历史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金色少女”雕像肩负起世博会卢森堡馆“欢迎大使”的重任。“金色少女”雕像全身镀金,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3000名卢森堡士兵而建,被视为卢森堡-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1000万人2000万人3400多亿美元材料二(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高二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高二历史
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作战-历史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1882年建立的“三国同盟”的同盟国的是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奥匈帝国-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1: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高二历史
一战摧毁的四大帝国是:①德意志帝国②俄罗斯帝国③奥匈帝国④奥斯曼帝国⑤大英帝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答案
(1)影响: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的爆发,(2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分)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2分)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观点:反对战争。(3分)理由: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很难裁决正义。(4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出处——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据此判断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辩证指出军备竞赛带来战争、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注意材料信息“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即可归纳“反对战争”的核心观点及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