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地理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地理
题目简介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地理
题目详情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纳河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河流消失,胡杨林也枯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弱水水量最多的季节会出现在(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2)八、九十年代,额济纳河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消失,对这一恶果产生的原因推测中,最不能成立的是( )
A.湖岸盐碱化加剧 B.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C.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D.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C (2)A
弱水发源于祁连山,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水量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湖泊萎缩、消失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更多为人为因素如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导致取水量加大,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等。湖岸盐碱化加剧是湖泊萎缩、消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上一篇 :
有关东北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一篇 :
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漫画:颁奖会材料二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1)阅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高三地理
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0分)(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地理
图20-10是“我国防护林体系图”,读图回答问题:(1)防护林体系A、B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其作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2)1998年长江流域
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流径流量增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地理
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柴达木盆地-地理
某兴趣学习小组调查了一个温带湖泊,并绘制出了该湖泊冬、夏季节不同水深的氧气含量和温度曲线图。据此完成两题。(1)有关图中湖泊水深、溶解氧、水温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高三地理
小题1: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A.甲B.丙C.乙D.丁小题2: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A.甲B.丙C.乙D.丁-高二地理
关于西北地区西部荒漠化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自然因素造成的B.乌兰布和沙漠是自然因素、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C.土地退化、下伏沙层裸露是科尔沁-高二地理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都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有关-地理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据此完成小题。小题1:“十五”期间,我国重-高一地理
与森林减少无关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高二地理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口总量大。-高二地理
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地理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高三地理
近些年,洞庭湖湖面萎缩严重,为拯救洞庭湖,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进一步围湖造田,提高粮食产量B.利用湖区,发展渔业生产C.大规模开发湖区旅游,提高经济收入D.修筑人工水库-地理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十一五”规划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任务相违背的是()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高二地理
【环境保护】(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其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高三地理
下图为某工业生产关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上图中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钢铁厂B.砖瓦厂C.玻璃厂D.化工厂小题2: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减弱噪声-高一地理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高一地理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B.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高二地理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1~2题。该地可能位于()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宁夏平原D.江汉平原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严重B.-地理
读下面我国五大湖区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部平原湖区与青藏高原湖区的很多湖泊面积缩小,请分别分析其原因。(2)东部平原湖区湖泊面积减少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云-地理
读“沿赤道附近某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若A范围内生态遭大规模破坏,则易导致()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紫外线增强,皮肤癌多发C.植被减少,地下径流增多D.水土-地理
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妨碍西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地理
松花江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下列不是其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的是。A.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C.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D.防风固沙-地理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临的困境是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得到治理,且自然生态日趋好转④粮食-高三地理
东方网2009年7月25日消息: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高一地理
读曹妃甸某工业区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图中甲、乙工业企业分别是A.钢铁厂B.海水淡化厂C.硫酸厂D.水泥厂小题2:图示生产模式的优点是A.节省劳动力B.减少生产联-高二地理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B.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原始森林不受破坏C.发展生态牧业,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得D-高二地理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5~16题。小题1: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②国家资-高二地理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④经济发展水平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高二地理
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下题。二氧化碳进-高三地理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高一地理
为推动健康有序的木材生产与贸易,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的经营,中国正在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立世界森林认证体系。这项工作的主要环境意义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美化-地理
读“我国天山北麓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分布示意图”(公元1~17世纪期间开发的绿洲称古绿洲,公元17~20世纪中叶期间建立的绿洲称为旧绿洲,建国以后开辟的绿洲称为新绿洲),完-地理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A.清洁生产B.生态农业C.末端治理D.集约经济小题2: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①净化环境的环-高二地理
读“曹妃甸工业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水泥厂B.硫酸厂C.玻璃厂D.钢铁厂小题2:该工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减少噪音B.减少污染-高一地理
山东鲁北化工濒临渤海.公司实施绿色文明战略,通过技术集成,建成了生态产业链,其中之一是海水“一水多用”,海水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初级卤水放牧卤虫;终级卤-高三地理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湿地常被人们称为“地球之________”、“生命的________”、“鸟类的________”。小题2:产生由甲到乙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淤积十分严
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填海造陆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高二地理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地理
读甲、乙两图,回答18-20题。小题1:甲、乙两湖所处的典型植被分别是()①温带荒漠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热带荒漠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①小题2:造成两湖泊面积在缩小的-高二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高三地理
中共中央在“十六大”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应采用“科学的发展观”,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庞大的人口数量C.严重的环-高一地理
读右图,回答23~24题。小题1:草地被破坏后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是A.水土流失B.土壤盐渍化C.地表塌陷D.土地荒漠化小题2:草地被破坏的人类活动是A.过度开垦B.滥砍滥伐C.狂挖发菜-高二地理
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持续发展的目的B.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C.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D.人口持续发展是关键-高一地理
读下图回答1~3题。1.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A、B两水文站在同一年内所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则该河流AB段的大致流向为()A.由东往西流B.由西往东流C.由东北往西南流D.由西北往-地理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题。小题1:.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A.黄土高原地区B.华北平原地区C.西北内陆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小-高三地理
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地理
题目详情
(1)弱水水量最多的季节会出现在(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2)八、九十年代,额济纳河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消失,对这一恶果产生的原因推测中,最不能成立的是( )
A.湖岸盐碱化加剧 B.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C.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D.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