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高三地理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 .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 亿吨( 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 。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如此高的产量导致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美国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发展能源加工。
材料二 “我国玉米带示意图”和“美国玉米带及某季节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三: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1)对比乙图中A、B两地此时气温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A地气温低于B地。(2分)原因:海陆位置不同:B地地处沿海,冬季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2分)A地地处内陆,冬季降温幅度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2分)海拔高度不同:A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
(2)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4分)
(3)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石油不断升价,能源危机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6分)
(4)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和分布,图示季节为应冬季。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AB纬度相同,海陆位置不同,A地地处内陆,冬季降温幅度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B地地处沿海,冬季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
(2)自然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根据图中信息和有关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点是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属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
(3)材料中有“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说明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同时由于石油不断升价,产生能源危机,常规能源紧张,所以要开发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使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成为必然。
(4)玉米首先是粮食,有剩余才可以做能源。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必须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同时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玉米可以作为精饲料,保证人民生活对农牧产品的基本需求是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玉米能源加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所以不能复制美国模式。
上一篇 :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
下一篇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是: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③沙尘暴频发④水体污染严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一地理
(20分)风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新能源,全球的风电开发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中国风能资源-高三地理
怒江是中国获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中大河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通过缅泰边境入安达曼海。当建设水坝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走向终结的时候,中-高二地理
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B.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核心C.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核心-地理
八百里洞庭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湘江、沅江等从南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近二百年来,洞庭湖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近年来,冬季和夏季湖泊水面变化巨大,但冬季洞庭湖-高二地理
(2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材料二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高三地理
下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下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下面两幅图是中国稀土矿分布略图与出口状况统计图表材料二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市场供应。《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高三地理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高三地理
图为某水系示意图,其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A.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B.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C.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高三地理
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D.洞-高一地理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下图回答1—2题。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高二地理
(10分)下图为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示意图,读图后完成:请选择其中一项工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建设该工程的艰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重要意义。西电东送工程中,全国有北-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4月18日上午,中国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目前,虽然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较好,但是局部区域水质差,部分支流江段水质为劣V类,城市-高三地理
下图示意2004年甘肃、四川、河北、黑龙江四省2012年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省区依次是()A.四川、黑龙江、甘肃、河北B.四川、甘肃、河-高三地理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高三地理
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A.哈大线B.陇海线C.大秦线D.宝成线小题2: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两条河流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河上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干旱B、乙河上游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势平坦、开阔C、甲河下游水-高三地理
(22分)读陕北地区图(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地形区)的地势差异。(8分)(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高二地理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完成1—2题。1、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A.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B.建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高一地理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已具有较发达的农业,但当时并未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B.西洋参C.马铃薯D.蔬菜-地理
根据掌握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什么?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4分)(2)简要分析该地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条件。(4分)(3)分析该地发展炼铝工业对区域发展的-高三地理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材料二: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唯一以贵重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已探明铜、银等30多种矿产,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高三地理
图中a、b、c、d四处水电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位于河流交汇处B.位于平原分布区C.位于城市密布区D.位于阶梯交界处-高二地理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除了丰富的水资源外,流域范围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长江流经我国地形的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据此回答1—2题。1、-高二地理
“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尼罗河流域图(下图)材料二:尼罗河发源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高三地理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加利福尼州(简称加州)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是全美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最多的州,且城市人口比重高达91%,人口和城-高三地理
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发源于落基山脉的东坡②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③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④是美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一地理
(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电源点之一,已形成以甲、乙为中心的铁路、国道和高速公路网络,其中R河流域正在发展成为“电力——冶金——化工-高三地理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D-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2)对田纳西河而言,、、以及决定了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3)根据各河流的关系,在上图-地理
上世纪6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政府将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10年过去,当天然气资-高三地理
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回答1—2题。1、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A.经-高二地理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2011年的鄱阳湖区大旱使得往日的湖面变成干裂的湖床。下图为拟建鄱阳湖大坝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1.拟建鄱阳湖大坝最主要的目的-高三地理
201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该文件强调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高三地理
读我国南方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左图)及“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高三地理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高二地理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不同地点刚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1)E河段的汛期在_______季,补给方式主要为-高三地理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发中的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澜沧江一湄公河是亚洲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该河有“东方的多瑙河”之称。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高三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11月26日,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宜宾)的最后一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材料二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高三地理
液化天然气是把气田天然气净化并超低温液化后形成的。近几年,中日韩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长(目前,三国进口量约占全世界进口总量的70%),导致亚洲天然气价格一路攀升。下-高三地理
下图为建国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监测到的黄河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1)建国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年输沙量呈_________趋势。(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分-高三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田纳西河是____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关键性措施是对田纳西河进行________。(2)简述甲城市高技术产业发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至2020年,中国将增建多座核电站。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全面展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我国在图示区域-高二地理
下图是我国西北和江南两处传统民居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两地自然环境相比()A.冬季都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B.夏季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产生伏旱现象C.河流都有结-高二地理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高三地理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高三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 .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 亿吨( 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 。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如此高的产量导致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美国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发展能源加工。
材料二 “我国玉米带示意图”和“美国玉米带及某季节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三: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1)对比乙图中A、B两地此时气温高低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答案
(1)A地气温低于B地。(2分)原因:海陆位置不同:B地地处沿海,冬季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2分)A地地处内陆,冬季降温幅度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2分)海拔高度不同:A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
(2)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4分)
(3)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石油不断升价,能源危机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6分)
(4)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和分布,图示季节为应冬季。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AB纬度相同,海陆位置不同,A地地处内陆,冬季降温幅度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B地地处沿海,冬季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
(2)自然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根据图中信息和有关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点是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属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
(3)材料中有“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规能源危机”,说明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同时由于石油不断升价,产生能源危机,常规能源紧张,所以要开发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使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成为必然。
(4)玉米首先是粮食,有剩余才可以做能源。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必须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同时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玉米可以作为精饲料,保证人民生活对农牧产品的基本需求是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玉米能源加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所以不能复制美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