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人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中毒死亡B.饥饿而亡C.缺氧而亡D.缺少饵类-高二地理
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人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中毒死亡B.饥饿而亡C.缺氧而亡D.缺少饵类-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人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中毒死亡B.饥饿而亡C.缺氧而亡D.缺少饵类-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人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中毒死亡
B.饥饿而亡
C.缺氧而亡
D.缺少饵类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本题考查水污染。化肥厂的废水含有大量N、P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藻类爆发性繁殖,而使水中鱼类因缺氧死亡。
上一篇 :
环境保护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
下一篇 :
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B.出现在对流层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高二地理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矿产资源短缺B.“三废”污染C.生态破坏D.噪声污染-高一地理
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渤海湾B.温州湾C.胶州湾D.珠江口-高二地理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噪声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小题1:图中噪声污染可能主-高一地理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高三地理
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高一地理
图11为“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完成问题。小题1: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区域是A.京津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D.西北地区小题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高二地理
在水体污染灾害链中,导致地下水超采的最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水源不足B.污水排放量增加,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危机加重C.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减少,水-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降临到江苏省无锡市,市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其-高一地理
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B.都会使土壤酸化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高二地理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根据相关知识完成问题。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高二地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高二地理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未能再循环的工业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CO2、家庭污水和其他“有毒”废物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循环过程吸收他们的速度。我们正-高一地理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今年我国长江口和珠江口受咸潮影响比较严重。以下关于咸潮及其防-高三地理
图2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题。小题1: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海水入侵B.地下水位下降C.径流量减少D.水土流失严重小题2: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破坏植被B-高二地理
下列“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高一地理
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表示等高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图中①、②、③-高二地理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资料:海南大气质量位居中国第一,在世界名列前茅。在45个国家15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统计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三亚、海口两市空气中的-高二地理
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D.发展煤炭生产-高二地理
读我国华北地区M城市2003~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SO2年均浓度值和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从小到大按1至8顺序排序表,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0分)(3)据表判断M城市空-高二地理
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高二地理
下列由于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高二地理
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自()A.商业叫卖B.飞机C.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D.人多嘈杂-高一地理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达国家的-高一地理
2004年11月18日,我国最大的火电厂——北仑电厂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过程动工。这是浙江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解决酸雨危害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长期以来浙江酸雨危害-高一地理
读框架图,完成下列要问题。(9分)(1)在图中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全球性环境问题:①、②、③(3分)(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属于环境污染的有、;属于生态破坏的有、等。(4-高一地理
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高二地理
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请指出下面的环境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内蒙古的牧场B.南渡江边的水田C.莺歌海盐田D.极地苔原-高二地理
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场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高二地理
大量燃烧煤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光化学烟雾事件D.水体污染-高一地理
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A.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B.日本的水俣事件C.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D.美国的暴雪天气-高二地理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问题。小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小题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高二地理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土地盐碱化B.化学农药残留土壤C.土地荒漠化D.非农业生产占用土地-高一地理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小题1: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A.核工业B.钢铁工业C.耕作农业D.电子工业小题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高二地理
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A.氧化碳B.二氧化硅C.氧化氮D.氟氯烃-高二地理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4分)材料:见图Ⅰ和图Ⅱ。(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高二地理
下列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①舟山渔场资源的减少②重庆的酸雨③汶川的地震④黄浦江水质的变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高一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小题1: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小题2: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治理的根本措施。小题3:④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高二地理
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高三地理
对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B.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C.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高二地理
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高一地理
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7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高一地理
甘肃、四川的贫农大规模出山挖矿,却在数年后相继倒下,其死因是A.因得尘肺病B.因为寂寞孤独C.因为溺水D.因得水俣病-高二地理
读漫画,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高二地理
(10分)【环境保护】读图分析氮污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简述该区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高三地理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举国移民新西兰是因为A地震频繁B火山喷发C酸雨严重D海平面上升-高一地理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完成(1)~(2)题。(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地理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高一地理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问题:小-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小题2:该环-高二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人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中毒死亡B.饥饿而亡C.缺氧而亡D.缺少饵类-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