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高三地理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地区
1990
1995
2000
2003
播种面积
总产量
播种面积
总产量
播种面积
总产量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广东
419.73
2093.46
320.18
1472.21
239.6
1137.59
198.29
952.87
云南
263.7
661.9
262.35
1055.9
390.15
1420.3
438.15
1695
材料三:1992-2011年中国澜沧江研究关注的领域和内容
(1)澜沧江中游干流地貌景观特征是高山峡谷,从外力作用来讲,主要是由
形成。(2分)
(2)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和
地域分异规律。(4分)
(3)该流域地震频发,由其引发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有
、
。(4分)
(4)根据材料二,描述广东和云南甘蔗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广东甘蔗生产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5)结合材料三,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0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流水侵蚀(2分)
(2)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前后可互换,4分)
(3)滑坡 泥石流(4分)
(4)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两点,每点2分)
广东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地价、劳动力)上升等。
(5)①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水电站)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养殖,航运等)
②农业:利用丰富的水热条件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
③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生物制药、鲜花种植等
④旅游:将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⑤生态环境:加强地理灾害防治研究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⑥区域合作:利用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地缘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等。
试题分析:
(1)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水深切河谷,形成高山峡谷。
(2)图示澜沧江河段是南北流向,沿岸的植被的变化体现出纬度地带性的特征。同时,澜沧江流经的是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从山麓到山顶会体现出垂直地带性。
(3)地震会使山体松动,产生裂隙,直接引发山体滑坡;地震可能会使山区河流、湖泊改道,或者水库溃坝,直接引发洪水或泥石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数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广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速度比较快,工业化的程度较高,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减少。
(5)本题回答要紧密结合澜沧江的地域特点。考生可以从水资源开发、农业、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
上一篇 :
(28分)邓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
下一篇 :
冻土对青藏铁路通行影响最大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13年04月16日,新疆喀什地区,一场强沙尘暴突然从天而降袭击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盆地。据了解,此次天气过程造成南疆盆地大部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试结合下-高三地理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图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情况,抽样调查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高三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下图为中国新疆喀什附近地区图。材料二在我国-高二地理
图11表示某工业产品产、销、研的关联图,读图完成。小题1:图中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A.现代交通和通信B.众多的劳动力C.丰富的资源D.优美的环境小题2:此类工业将产地放-高一地理
佛教及石窟造像艺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属于()A.传染扩散B.等级扩散C.迁移扩散D.扩展扩散-高三地理
(30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A地所在国人口1.4亿,森林覆盖率不到5%,2003年以来,该国与中国开展了在作物栽培、农田水利、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领-高三地理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C.共同性原则—为解决-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11分)(1)地理教师李都从天津出发,沿京哈线——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作考察性质的旅游。他沿途乘火车的旅行中会看到自然景观变化的顺序依次是。这种变化体现-高二地理
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据此回答l一2题。小题1:工业集聚是因为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地理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图8-3-1),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持续发展、_____持续发展和____持续发展。(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地理
新华网2009年10月31日电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上海长江大桥经过严格动静荷载试验,各项指标良好,正式通车,回答1-3题1.上海浦东新区至崇明岛之间修建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高二地理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1)说出长株潭城市群体系特点及其分布特征。(4分)目-高三地理
第六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以“设计未来——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为主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实现“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的目标,要设计好、建设好城市功能区。-高三地理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甲地区乙地区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类型-高二地理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地区略-高三地理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得肺炎,老挝咳嗽”这种现象体现了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A.科技开发和应用呈国际化趋势B.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C.发展外贸与保护民族工业是根本-高一地理
(25分)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图1是我国某省(区)部分地区简图,图2是该省(区)人口统计资料。读后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M地形区突出的气候特-高三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部分行业综合能耗增幅变动情况表材料二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比图(1)表中_____行业节能降耗效果最明显-高二地理
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的沿海高速客运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部分铁路网,读图完成1-2题:1.该高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高二地理
读图7-5-3,回答下列问题:(1)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传输_______的问题。(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地理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3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丰台永定河畔举办。园博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国家级的-高三地理
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叙述中不适宜的是:A.我国横断山区山高坡陡,不适合种植业B.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与盆地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是重要产粮区C.在长江中-高一地理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问题小题1:由图可知区域发展核心是A.资源集中的区B.技术发达地区C.经济特区D.大城市小题2:目前我国经发展格局是A.由资源丰富区资源贫乏区推进B-高二地理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数-高二地理
(2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见下图)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物流中心组成,形成“4+2”经济-高三地理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D.长江三-高一地理
(2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利用区际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渝经济区和上海浦-高三地理
-地理
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开发,首先要完善下列哪些设施①交通运输②能源供应设施③淡水供应设施④机场建设[]A.①②③④B-高二地理
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这种现象反映了①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②汽车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③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④跨国公司需要寻找最优-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期通车的舟山跨海大桥,东起舟山本岛,经舟山群岛中的几个岛到达宁波(如图所示),总长近50千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陆岛连接工程。舟山跨海-高三地理
图甲和图乙是1999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1分)图甲人口、GDP、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构成统计图图乙产业构成示意图(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经济-高一地理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都存在的问题有()A.能源不足问题B.劳动力不足问题C.洪涝灾害严重问题D.生态环境问题-高二地理
中心地理论是城乡体系形成与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础理论。读图3回答12~13题小题1:与①相比较,③中心地A.服务范围较小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较多C.级别较高D.提供商品种类较少小题2:如-高一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17)材料二图18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1)据-高三地理
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高一地理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在()①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②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③能够-高二地理
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证明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在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使洛阳到郑州、洛阳到西安“一日游”成为可能。据此回答1—2题。1、有关郑西高速铁路的叙述,-高三地理
读“第一条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主干铁路线分布示意图”和相关资料(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与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相比,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突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高三地理
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使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把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B.上海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经济腹-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高一地理
该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①水源②资金③能源④技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21—22题。小题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小题2:图-高二地理
读右图,回答10~12题。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D.①地区比②-高二地理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A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B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C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D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高二地理
该区域煤炭开采成本增加,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A.扩大煤炭生产,发展重化工B.调整产业结构,关闭煤炭企业C.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D.鼓励人-高三地理
材料一:3月20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主题论坛。本届国际旅游论坛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旅游文化产业的变革”。“地产与旅游”作为海南未来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为-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材料二: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高三地理
-地理
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长江沿岸形成了六大经济开发区。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高二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地区
材料三:1992-2011年中国澜沧江研究关注的领域和内容
(1)澜沧江中游干流地貌景观特征是高山峡谷,从外力作用来讲,主要是由 形成。(2分)
(2)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和 地域分异规律。(4分)
(3)该流域地震频发,由其引发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有 、 。(4分)
(4)根据材料二,描述广东和云南甘蔗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广东甘蔗生产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5)结合材料三,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0分)
答案
(1)流水侵蚀(2分)
(2)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前后可互换,4分)
(3)滑坡 泥石流(4分)
(4)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两点,每点2分)
广东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地价、劳动力)上升等。
(5)①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水电站)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养殖,航运等)
②农业:利用丰富的水热条件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
③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生物制药、鲜花种植等
④旅游:将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⑤生态环境:加强地理灾害防治研究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⑥区域合作:利用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地缘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等。
试题分析:
(1)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水深切河谷,形成高山峡谷。
(2)图示澜沧江河段是南北流向,沿岸的植被的变化体现出纬度地带性的特征。同时,澜沧江流经的是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从山麓到山顶会体现出垂直地带性。
(3)地震会使山体松动,产生裂隙,直接引发山体滑坡;地震可能会使山区河流、湖泊改道,或者水库溃坝,直接引发洪水或泥石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数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广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速度比较快,工业化的程度较高,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减少。
(5)本题回答要紧密结合澜沧江的地域特点。考生可以从水资源开发、农业、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