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高三历史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重庆市高考真题
答案
B
上一篇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
下一篇 :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目的是[]A.宣传基督教B.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C.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斗争D.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高三历史
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三历史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高一历史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圆明圆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高一历史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高三历史
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B.割地、赔款和开埠C.英国、法国和日本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高一历史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高二历史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高三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高一历史
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社会[]A.宗教迷信盛行B.民族矛盾尖锐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均平等-高一历史
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高一历史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高三历史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B.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高一历史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高一历史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B.北伐-高一历史
(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高一历史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内容的是A.割香港岛B.五口通商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协定关税-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高二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北伐出师的地点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高一历史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高三历史
某条约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开埠通商。”下列哪项条约也是该条约的内容之一()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C.在北京设使馆区D.割香港岛给日本-高一历史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高三历史
中国近代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它们最早被破坏和收回分别是在A.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抗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甲午中日-历史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①中英《南京条约》②中英《天津条约》③中英《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高二历史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高一历史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小题1: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交往影响的有小题2: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A.使农民阶级有了稳固的根据地B.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C.使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D.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1分)回答: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3分)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5分)图三是在什么背景-高一历史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高三历史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他A.深感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程度深B.受林则徐上书的感动C.意识到鸦片泛滥对清统治不利D.试图扭转对英贸易逆差-历史
下列省份不属于太平军主要活动地区的是[]A.广东B.江西C.浙江D.安徽-高一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A.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C.打开中国市场D.建立租界-高一历史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其他技能,且其浑身紧裹,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高三历史
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②④-高一历史
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都有的是①《南京条约》②《辛丑条约》③《马关条约》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共同态度是A.调停中国与英法的矛盾B.保持中立立场C.直接出兵中国D.帮助英法共同侵略中国-历史
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甚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历史
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高三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明确规定割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高一历史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列强逐步-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858年的是A、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B、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D、清政府向英法联军“借师助剿”-高二历史
如果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作用的话,主要表现为[]A、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C、提出《资政新篇》,大-高三历史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大炮虽不及西方68磅级炮之威力,但对于彼之中小型火炮至少可以不相上下……”这句话表明的观点实质是()A.中英两国在军事实力上没有太大差距B.中英两国的军事-高三历史
该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加速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攻克武汉三镇D、定都南京-高一历史
(3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高三历史
有人说,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这种现象反映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应包括①定都天京,建立农民政权②制定《-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