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 同步题
答案
(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上一篇 :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
下一篇 :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二战后,局部“热战”的史实有①美国侵朝战争②制造两个德国③古巴导弹事件④美国侵越战争[]A.①②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矿业资源互补B、人-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A.以欧洲为中心B.以美国为中心C.以欧美为中心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高二历史
下图反映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开始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B.抵制-高三历史
材料二我们在参观韩国民俗博物馆时,里面的介绍在谈到韩国民间风俗礼制的由来时,都小心翼翼地回避中国,甚至几乎没有出现中国二字。而事实上,韩国古代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极-高三历史
2010年11月23日,朝鲜韩国在延坪岛海域相互炮击。此后美国韩国日本举行多次军演,半岛局势持续紧张。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自二战结束以来的-高三历史
下图中的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美苏之间冷战的著名标志B.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C.当年两大集团对峙的写照D.对冷战时德国被分裂的反思-高一历史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因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高一历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德国分裂B.杜鲁门主义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高三历史
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C.“柏林墙”的修筑D.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高一历史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高三历史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下列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有①重视科技教育②美国的扶持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战略[]A-高三历史
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往往以西方主流目光注视着时代的变迁和世界的变化,下面反映的是日本相扑力士和山姆大叔呈现争斗之势。请问这期《时代周刊》最有可能是在哪一年出版[]A、-高一历史
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高三历史
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二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高一历史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高一历史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高一历史
二战后,南北朝鲜的分裂是由于[]A.日本法西斯对南北朝鲜分而治之的结果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C.南北朝鲜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D.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高一历史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D.实行政治多元化-高三历史
由于苏联的干涉,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迫中断。苏联干涉的实质是[]A.抵制美国对东欧的渗透B.巩固社会主义阵营C.清除西方国家的影响D.推行强权政治-高三历史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高三历史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每五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高一历史
历史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象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高三历史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冠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A.美苏冷战B.和平与动荡并存C.“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D.多极化趋势加强-高三历史
肯尼迪总统曾在此演讲评价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它是的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它是[]A.三八线B.北纬17度线C.柏林墙D.哭墙-高三历史
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高三历史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侵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它们(包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同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高三历史
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A、德国的分裂B、朝鲜半岛的分裂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古巴导弹危-高一历史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高三历史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A、B、C、D、-高三历史
柏林墙于1961年开始建造,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高三历史
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A.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B.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C-高三历史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抗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高一历史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里,我们将构筑欧洲友爱关系,共-高三历史
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全球一体化④由-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高三历史
关于当前及今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出现了“单极”(美国)、“两极”(中、美)、“多极”(美、俄、中、欧等)、“一超多强”(美国与其他主要大国)、“无极”等不同提法。之所以出现世界格局-高一历史
“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局部“热战”,其中最主要的是①柏林危机②朝鲜战争③越南战争④扶蒋反共打内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高三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图一1945年图二1965年图三198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B.欧元的诞生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C.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欧洲共同体材料二: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高一历史
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全球一体化④由追-高三历史
欧盟成立后,有关欧洲一体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B.从最初的政治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C.从最初的军事合作扩大-高二历史
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联合抗衡美苏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C.摆脱美国的控制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高二历史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总统的信中这样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高三历史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市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高一历史
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