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高三历史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市易法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王安石以为“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但在此法实行的二年,政府收息钱九十六万缗,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甚至还出现了“市易务于御街东廊置叉子数十间,前后积累果实,逐日差官监卖,分取牙利”。(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二0)
(1)根据材料一从实施目的、实施效果的角度简要评述市易法。(8分)
材料二:(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2)材料一、二的经济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原因。(8分)
材料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8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物价,规范和发展商业。(4分)
效果:政府获得大量利润,收入增加;政府与民争利使私营商贩纷纷破产。(4分)
(2)相似: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原因:中国私人资本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国家扶植;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分)
(3)中国近代私人资本薄弱,政府主导近代经济成为长时间的选择;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92年十四大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辅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8分。任答四点可得全分)。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以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可以归纳出目的,效果可以从“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一王安石的市易法与材料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中都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原因可以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美国等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抓住“现代化”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政府起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十四大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上一篇 :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
下一篇 :
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传统文化-高三历史
(14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高三历史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高二历史
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①印刷术先进②商业繁荣③普及了教育④文化发展A.①②③B.①②-高三历史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高二历史
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高三历史
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高三历史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B.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D.鼓励商业的正-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官市组织衰-高三历史
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高二历史
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高三历史
中国在15、16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当时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高三历史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高三历史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①商人众多②商业繁荣③经济破败,田地荒芜④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高一历史
《文献通考·钱币考二》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A.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B.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C.交子是由官-高一历史
朱或的《萍州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择婿’。亦有婚钱,谓系提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婿,以饵-高三历史
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高三历史
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扶持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D.唐宋-高一历史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①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夜市”比较繁华②而且市场管理松弛-高一历史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高二历史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是下列哪一朝代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高一历史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高一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高一历史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A.闽商和粤商B.晋商和徽商C.陕商和赣商D.鲁商和湘商-高一历史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与繁荣B.书法的-高二历史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高三历史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高二历史
下图中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坊市分开与打破交易时间限制的特点。-高一历史
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高三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高三历史
(16分)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标记、符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交子这些长途贩运的商人,他们财力雄厚,经营着大宗买卖,但是这些商人在市场购买和贩运商品时-高一历史
货币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什么货币,它的出现说明什么?(2)下表是人民币发行的简表。要求参照前三套人民-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多,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心态易受-高三历史
“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A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B明清商品经济极-高一历史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共11分)(1)以字母A虚线标注的陆上交通线,历史上称之为___,它开始于__朝。(2分)(2)以字母B实线标注的海上交通线,宋时起点是______(1分);导致该条商路-高二历史
(18分)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高二历史
《都城纪胜》描写都城临安:“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致四鼓(四更)方静,而五鼓(五更)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表明在宋代A.坊市界限明显B.抑商政策松动C.城市政-高一历史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有限度的对外开放,其与自然经济相适应,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商品市场。-高一历史
电视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高一历史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主人公在晋商会馆里喝茶B.主人公在尚书省担任殿阁大学士C.主人公屋内摆-高一历史
中唐诗人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取消开市时间B.坊市制度不复存在C.个别城市-高一历史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D.出现了资本主义-高二历史
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高一历史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商业市镇兴起②纸币出现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商帮形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高一历史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会馆是山西-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而对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市易法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王安石以为“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但在此法实行的二年,政府收息钱九十六万缗,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甚至还出现了“市易务于御街东廊置叉子数十间,前后积累果实,逐日差官监卖,分取牙利”。(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二0)
(1)根据材料一从实施目的、实施效果的角度简要评述市易法。(8分)
材料二:(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2)材料一、二的经济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原因。(8分)
材料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8分)
答案
(1)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物价,规范和发展商业。(4分)
效果:政府获得大量利润,收入增加;政府与民争利使私营商贩纷纷破产。(4分)
(2)相似: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原因:中国私人资本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国家扶植;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分)
(3)中国近代私人资本薄弱,政府主导近代经济成为长时间的选择;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92年十四大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辅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8分。任答四点可得全分)。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以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可以归纳出目的,效果可以从“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私营的大小贩则不是无利可图就是赔本,甚至负债累累,纷纷破产”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一王安石的市易法与材料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中都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原因可以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美国等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抓住“现代化”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政府起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市场作用;改革开放以扩大生产者经营管理自主权为核心,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十四大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