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高三历史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厦,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 “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4)根据材料四分析“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湖南省模拟题
答案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
上一篇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美洲原
下一篇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⑴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的航路B.图⑵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C-高一历史
(10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时期材料结论第一组15、16世纪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高二历史
国外曾发行了一枚纪念开辟新航路的某位航海家的钱币,上面刻着“ARRIVALINTHENEWWORLD”,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马B、哥伦布C、迪亚斯D、麦哲伦-高二历史
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高一历史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高三历史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高一历史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高一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高一历史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高二历史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C-高二历史
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成熟-历史
“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但不走通常的往东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材料中的“我”指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高一历史
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①到东方寻找黄金②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道路③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④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⑤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⑥商业危机A.①②③-高一历史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高一历史
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渴望得到贵重金属和货币的贪欲C.欧洲“商业危机”的影响D.新兴资产阶级扩大市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高一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高二历史
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高一历史
(18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高一历史
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高一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高一历史
下列航海家到过亚洲的是()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高一历史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高一历史
(20分)货币与国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XXX年11月3日,XXX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一-高一历史
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一枚邮票,该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在于[]A、发现了美洲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联系的整体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D、-高一历史
“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A.完-高一历史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①玉米②甘蔗③马④骡A.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高一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高一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树立起西欧工业-高二历史
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高三历史
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从孤立走向联系的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世界市场形成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高一历史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高一历史
新航路开辟后,将可可、马铃薯、玉米和烟草等作物带进欧洲的是()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英国人D.荷兰人-高二历史
西方学者认为,明中期以来,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①新航路开辟②西-高一历史
人们常在那些独领文明风骚的地区之后冠以“时代”二字,有人因此将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地中海地区曾-高二历史
新航路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A.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要求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C.欧洲人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D.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加速-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它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C.加速了社会的分化D.使封建地主势力衰落-高一历史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高三历史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高三历史
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历史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之绩,能使全世界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高三历史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高二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上的革命”的内涵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B.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系加强,市场向世界各地区扩展C.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历史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高三历史
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上述评价的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A.客观性B.随意性C.相-高三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美洲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中的()A迪亚士的远航B达迦马的远航C哥-高一历史
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这个女王是:[]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B.英国女王维多利亚C.-高一历史
下图,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示意图请回答(1)分别-高一历史
下列表述中,使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直接破坏最严重的是A.新航路开辟B.种族灭绝C.购卖黑人奴隶D.自然灾害严重-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