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
题目简介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
题目详情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成就:《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郭守敬制成简仪等(2分)
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2分,答两点即可。)
(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6分)
(3)德先生指民主,即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分)向西方学习。(1分)
(4)推动近代化进程。(1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
(2)依据材料三中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结合所学知识,火药为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
(3)依据所学知识,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武器,故其途径是向西方学习。
(4)结合材料,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四反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中国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故其共同的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上一篇 :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
下一篇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曾国藩(18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9级大地震及海啸,并由此引发了核危机,不仅重创了日本,而且波及了全球经济。这一现象说明了A.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经济全球化导致贫富-高一历史
(26分)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高三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在1936年的一份手稿中写道:“圣奥古斯丁从一个早期基督徒的观点来看待罗马的历史;提累蒙特从一个十七世纪的法国人的观点来看;吉本从一个十八世纪英国人-高三历史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用现代史学观去研究历史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C.史学家因其-高三历史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A.纺丝业使-高三历史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高二历史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高二历史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2009,泰州)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通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三十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历史
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求同存异-高三历史
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高三历史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高二历史
“比较”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高三历史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古人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高二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A.1949年B.1972年C.1992年D.2001年-高二历史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的是A.亚里士多德B.爱因斯坦C.苏格拉底D.梭伦-高三历史
元旦,这一节日可能出现在A.辛亥革命后B.戊戌变法前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前-高三历史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高二历史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①开罗会议的召开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高二历史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高二历史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一经公映,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剧中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令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之倾倒,可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爱情电影的先河。《庐山恋》成功的根本原-高二历史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英国女王通过电话得知鸦片战争爆发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C.1949年,纽约居民晚上收-高二历史
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其最初的目的在于A.推翻殖民统治,形成多极格局B.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C.摆脱美苏控制,维护民族独立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历史
史料是研究和编撰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考古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高二历史
《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①小农经济②工商食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A.②-高二历史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高三历史
清末预备立宪。(10分)材料一: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1906年8月,出洋考察的五大臣经由欧、美各国及-高三历史
与下图关系最密切的是()“世界环境日”活动A.经济全球化B.知识经济C.可持续发展观念D.第三次科技革命-历史
(原创)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高一历史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高三历史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高二历史
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高三历史
毛泽东曾评价说:“谈起近代工业,我们不能忘了两个人,一个是搞轻工业的张謇,一个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以下民族企业系张謇创办的是A.保兴面粉厂B.启新洋灰公司C.继昌隆缫丝-高一历史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哲学的创造者”,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主张B.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高二历史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高三历史
1998年对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不包括A.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B.邓小平提出教-高二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高三历史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高二历史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儒家学-高三历史
(19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高三历史
下图是毛泽东的题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式提出是在1959年B.这是科学文化工作的长期方针C.执行这一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D.这一方针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高二历史
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高三历史
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A.电话B.电报C.电视D-高二历史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②③④B.①③-高三历史
心学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程颐C.王阳明D.朱熹-高二历史
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A.“政在得民”B.“民贵君轻”C.“存百姓”的思想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高三历史
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高二历史
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A.农业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高三历史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
题目详情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答案
(1)成就:《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郭守敬制成简仪等(2分)
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2分,答两点即可。)
(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6分)
(3)德先生指民主,即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分)向西方学习。(1分)
(4)推动近代化进程。(1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
(2)依据材料三中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结合所学知识,火药为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
(3)依据所学知识,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武器,故其途径是向西方学习。
(4)结合材料,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四反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中国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故其共同的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