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地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地理
题目简介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地理
题目详情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汛期:黄河补给以降雨为主,(此时)降雨的强度大(降雨集中),冲刷(水土流失)强烈,泥沙含量大。
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
(2)凌汛(冰凌洪灾)。
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
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初春上游己解冻但下游尚冻结。(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望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有多次考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伏汛时“水居其二”,是指黄河在汛期,泥沙较多,这与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有直接原因;平时“沙居其六”,是指黄河在枯水期,随着水量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含量也大大减少。(2)黄河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有结冰期,如果向东北流则是有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以上两个条件恰好是凌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黄河向东北流入渤海,可能会有凌汛。凌汛一般发生在河流刚结冰的时期(冬初)和河冰刚要融化的时期(初春),这个时候上游的河水与碎冰易堵塞河道,可导致溃堤,造成凌汛。
上一篇 :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一篇 :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下列垃圾正确的处置方式是A.渣土、陶瓷——堆肥B.玻璃、生活垃圾—-高三地理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为南京市-高二地理
(10分)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但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高三地理
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国的四大经济支柱是:侨汇、运河、旅游、石油B.尼罗河是该国最长的河流,在尼罗河下游发展灌溉农业C.跨亚、非两洲,濒红海、地中海,以-地理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地理
(15分)【选修6——环境保护】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下表示意1976~2014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千平方千米),-高三地理
读正三角形坐标图,完成下题。小题1:若X、Y、Z分别表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则与图中③点比较吻合的工业是A.钢铁厂B.水泥厂C.造纸厂D.发-高一地理
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高一地理
【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种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2分)(2)简述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面积250km2,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近些年来,洱海污染日益严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洱海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污水指数”是水质评价的常用指标,“污水指数”越高,说明水污染越严重,水质越差。读下图,回答问题。描述珠江口水域水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并从人类活动角度阐述-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读西安城区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完成下列表格。(3分)污染物主要来源SO2NO2PM10(2)西安PM10污染最严重的是月,其数值可达。(2分)(3)-高二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区图(下图)。材料二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读“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示意图",回答问题。(1)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有何关系?(2分)(2)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污染工业由城市向乡镇转移-高三地理
[选修6——环境保护]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高三地理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小题。小题1:有关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A.甲—冻融作用乙—盐碱化丙—风蚀作用丁—水蚀作用-地理
(13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示意某特大城市九大垃圾处理场和市区内大型垃圾中转站位置。(1)指出该市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垃圾处理-高二地理
(10分)【环境保护】江河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越严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高三地理
河流对污染具有自净能力。珠江自净能力最弱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10分)读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霾,是指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读2013年11月中旬江西某乡村实景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当城市的人们谈霾色变的-高二地理
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应负有相同的责任与义务C.可依靠科技手段和工业文明-高一地理
(10分)(环境保护)材料一下图四城市是我国各地区城市污染的典型代表,图中反映近几年来四地API(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的变化图。材料二2014年2月21日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我-高三地理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的现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霾主要组成物质。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高二地理
(10分)[环境保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说明沼泽率与垦殖率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4年2月2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影响面积约为98万平方公里。25日至26日,大气扩散条件仍维持不利,京津冀地区以重至严重污染为-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2013年11月22日凌晨2点40分,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流经约2公里的地下雨水涵道后入海。上午10点30分左右,-高三地理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西南某省份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橡胶林涵水能力很差,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10分)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威尼斯素以“水城”之美誉闻名于世。从抵御外敌入侵、建立海上强国到吸引八方游客,水在威尼斯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读材料,回答下列间题材料一: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呕,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日。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高三地理
下图显示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某处的景观。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有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减少蒸发-高三地理
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据此-地理
【环境保护】(10分)噪声污染按噪声源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四大类型。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至45分贝-高三地理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被称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适于生长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它一般分布于高-高三地理
(10分)【选修——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1月16日春运期间雾霾再袭北京,造成高速公路通行受阻。图甲为“北京雾霾的六大主要贡献源”图。材料二据环境保护部20-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并绘制了学校周边的简易地理图(见下图)。该小组在考察时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地理
下图为北方某城市的PM2.5(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月平均浓度统计图。读图回答各小题。小题1:该城市夏季PM2.5浓度较低的形-高三地理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降水中的化学元素成分往往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标准之一。其中地壳元素(AI\K\Ca\Mg)主要来源于沙尘基和扬尘,重金属(Zn\Mn\Ba\Pb)主要来源于冶炼、燃煤和汽
(10分)环境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主要向输水沿线的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高三地理
C.选修6—环境保护图16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9分)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地理
读我国华南某城市2012年PM2.5月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城市夏季PM2.5含量数值全年最低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小B.降水多C.尾气少D.蒸发强小题2:下列降低该城市PM2-高三地理
【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据报道,世界上大约有2000万人遭受铅污染的危害。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该大型城市是工业聚集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下图示意该市城区SO2浓度随高度变化。结合材料,分析该市此时SO2浓度高的原因及该日上空1.5千-高三地理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图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题。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一②一③反映-高三地理
(10分)【环境保护】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地区这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10分)近段时间,随着我国环保部门大气污染政策的相继出台,目前,全国多地环保部门相继把严打炭烧烤纳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环保部关于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相-高三地理
[环境保护]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灾区卷,文综,39-(3)(4))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地理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固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截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为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摘编自邹逸磷《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答案
平时(伏汛以外):降雨较少,地下水补给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较少。
(2)凌汛(冰凌洪灾)。
季节:冬初(入冬)与初春(开春);
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较温暖地区向较冷地区流,冬初下游已冻结,上游未冻:初春上游己解冻但下游尚冻结。(此两种情况下)上游的河水(与冰块)望塞河道可导致溃堤(形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