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高二历史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佾舞”,孔子曾怒曰“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发怒是因为季氏大夫的行为违反了
A.礼
B.仁
C.中庸
D.三纲五常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季氏当时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再结合所学,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B不对,这是强调爱人之心;C不对,孔子的中庸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D不对,这是汉代董仲舒强调的道德规范。
点评:孔子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
上一篇 :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
下一篇 :
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经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民主制度B.-高二历史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高一历史
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高三历史
“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该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高三历史
某位思想家提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他是-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了我国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C.力争打破-高二历史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B.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C.中-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①F1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高一历史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两幅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战略同盟C.另起炉灶D.睦邻友好-高二历史
简要概括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历史
民国初年的女性发式,时髦的就有十余种,有圆弧式、水波式、镰刀式、垂翼式、垂苏式、绞练式、平分式、定波式等。男子的打扮也无奇不有,青年人甚至流行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的“-高二历史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的角度B.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C.从万物本源的角度D.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高二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②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③要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④加强科研投入和重视教育A.①②B.②③C.③④D-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20世纪50年代后期C.20世纪60年代前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高一历史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地方权力机构的加强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缓和-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孔子创办的教-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2)根据图二回答,1-高
张裕公司由清末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创办于1892年,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它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见证。图为地窖“镇窖之宝”,这个酒桶能容纳15吨葡萄酒-历史
台湾前行政院长、民进党大佬谢长廷宣布于今年10月5日赴大陆访问五天,绿营内部部份独派人士持续批判,质疑谢长廷出访时机不宜,对此,谢长廷3号以“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回-高三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高三历史
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D.吸收了道教思想-高二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图A图B图CA.图A颁布于1912年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C.图-高一历史
1971年,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知了第26届联大,在这次会议上,乔冠华开怀大笑,西方记者把乔冠华的笑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高二历史
各种档案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高一历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直接的源动力。下列史实不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高一历史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即:中国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A.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不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是A.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C.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确立D.德国君主-高二历史
某同学要写一篇《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的论文,他有可能用到的标题有①“议会之母”②“民主的源头”③“驴象之争”④“一票共和”⑤“议会形式粉饰门面”⑥“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A.①②③④⑤B.-高二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B.过渡时期总认为的体现C.国家的阶级性质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高一历史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高一历史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A.洋务运动的足迹B.外商企业的创办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高一历史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A.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D.都牵涉外国势力-高一历史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是24.2%;1958年到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工业内部钢铁生-高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高一历史
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以“瓦特”命名。瓦特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A.水力纺纱机B.万能蒸汽机C.汽船D.蒸汽机车-高一历史
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货币单位/亿元)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货币-高一历史
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高一历史
广告中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图是1926年10月刊登在《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从中可以透视到的历史信息有①中国国民党的影响力日趋扩大②武昌起义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忆③-高二历史
学习历史应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你认为最可信的是A.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在东汉已出现B.朱熹认-历史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历史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社会主义现-高一历史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修建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C.修筑了以-高二历史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高一历史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高一历史
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叶剑英D.邓小平-高二历史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高二历史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C.《十二年-高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福田参观孔庙的一个重头戏是观看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此次迎接福田的祭孔乐舞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当年季氏大夫擅用“八-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季氏当时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再结合所学,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B不对,这是强调爱人之心;C不对,孔子的中庸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D不对,这是汉代董仲舒强调的道德规范。
点评:孔子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德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我就没有理由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