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高一地理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高一地理
题目简介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高一地理
题目详情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广东省期中题
答案
1、C
2、A
上一篇 :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
下一篇 :
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分)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高二地理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小题1: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高二地理
【环境保护】(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露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这场生态灾难已-高三地理
2011年7月中海油在渤海湾石油作业中泄漏大量石油,导致严重污染事件,众多海洋养殖户绝产绝收。石油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A.造成全球气候变暖B.产生酸雨危害C.对海洋生态环-高二地理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D.当人类向环境-高一地理
灰霾气象定义: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风速小、强日照和相-高二地理
读图1,回答1-3题。1.图中所示,碳排放量本国消费远远超过生产的有A.巴西、欧盟15国、墨西哥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C.日本、欧盟15国、美国D.中国、印度、南非2.有关我国碳排-高三地理
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A.青海湖B.结冰时的黄河C.7月份的珠江D.深层地下水-高二地理
目前,我国正在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B.构建和谐社会C.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D.培养民众节俭消费的习惯-高二地理
(10分)(选修6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北京的“蓝天工程”据新华网报导: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40%到50%,更是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高三地理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回答题。小题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A.滑坡、泥石流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荒漠化、水土流失小题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高三地理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题。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晋☆☆☆☆☆☆☆☆☆小题1:甲代表的-
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成因。(9分)(2)简述城市生-地理
一个国家可因经济发展而致富,但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图显示的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的各种问题,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A~D所显示的问题分别是A.全球变-高一地理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高三地理
广大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大气污染②噪声污染③水土流失④物种减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高一地理
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但近年来天山雪莲已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A.物种退化B.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C.人类过度采-地理
下面三幅图。图18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17反映了图18在A处的水井景观随时间的变化,图19是A处监测到浑浊日数随月份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说明图17反映的-高三地理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修水坝、开矿山,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这些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该图可能产-高一地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面是我国南部某沿-高三地理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D.发达国家环境问-高一地理
环境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的体系,分类的标准和依据各不相同,如依据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成要素等分类,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属于按照组成要素来划分的()A.大气环境B.聚落-高二地理
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A.150—205、250—300B.100—200、200—300C.150—200、200—250D.100
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A.玻璃瓶、塑料带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高二地理
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一地理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小题。程-高三地理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小题2:E阶段可能-高
读图l5,回答43~44题。小题1: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小题2:影响全球气-高二地理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B.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C.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D.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一地理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高一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据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截至2-高二地理
我国某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高一地理
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C.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易被-高三地理
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过度地开发资源或过度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就会导致环境问题发生。读我国北方某外流河水文站污染程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污染程-高三地理
该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小题1: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A.①B.②C.③D.④小题2:观察该市4月份气-高一地理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高一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进入2012年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高二地理
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生物物种灭绝-高一地理
读“我国南方某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1)把下列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A.人均耕地减少B.土地退化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D.毁林开荒-高二地理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下列属于同类垃圾的是A.易拉罐、废塑料B.水果皮、剩菜剩饭C.剩菜、废报纸D.旧家具、废电池-高一地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生活、生产、汽车等排放的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大城-高二地理
以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而规定的环境分类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标准D.环保方法标准-高二地理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小题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高一地理
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有一环保小组对一有大量浮游植物的湖泊,从上游①到下游②,进行溶解氧量(DO)、生化耗氧量(BOD)、无机物(N、P)的浓度进行调查,其结果有可能的统计图是-高二地理
图1是“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图2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题1:图2的
读我国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C.水污染D.土地沙漠化小题2:该地区的城镇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高二地理
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和“人地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左边“人地关系模式图”中,A表示-高三地理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现代环境问题重要原因。-高一地理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高二地理
读四组数码与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ABCD箭头表示意义匹配的是:①铁矿石、水产品②煤渣、污水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A.A、②B、①C、④D、③B.A、①B、②C、④D、③C.A、-高二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高一地理
题目详情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