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二政治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二政治
题目简介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二政治
题目详情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二: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1)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甲乙观点进行评析。(12分)
题型:论述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分)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2分)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分)
(2)①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分)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坚持批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分)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3分)③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分)
略
上一篇 :
该图是一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片
下一篇 :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40年9月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通电嘉奖的是A.平型关大捷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高一历史
2008年11月20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指出,“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高三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成果。北宋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他认为,由阴阳和合所产生的万事万物,都有对、有仇,即都有-政治
教育部今年在全国l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学习内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京剧进课堂表明: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B.京剧是国粹应全盘继-政治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该画于明末清初被烧成两部分,其中八分之一“剩山图”由浙江博物馆收藏,另外八分之七“无用师卷”由台北故宫博-高二政治
上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世博会是-高三政治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高一历史
《云南映象》是一台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优秀演员所表-政治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高一历史
湖南省攸县在各乡村依托“乡村大舞台”,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乡村大舞台”真正让农民“舞”起来。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高三政治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高一历史
日前,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在网上发起“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行动,搅得整个医药行业纷争不断。尽管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但是废立之说的争论仍然没有-政治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高二政治
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四句诗共同体现了对________的讴歌。[]A.文化创新B.文化交流C.文化传承-高三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据台湾。请回答:(共8分)(1)第一次机会指的-高三历史
(2007·广东六校联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A.推陈出新、革故鼎-高三政治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①不断-高三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原因是:()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取得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B.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国共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了全民-高一历史
该图是某博物馆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高一历史
2010年5月16日,近百名漓江画派画家分别赴广西各个城市、港口、工业基地和旅游景点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写生。文化创作之所以要走进生活,是因为[]A.文化创新需要对社会-高三政治
“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高一历史
2012年为双闰年,长达384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四再次立春(2013年2月4日),民间素有“两头春,宜嫁娶”的习俗,选择在今年结-高二政治
小题1:“青春写手”超过“老牌名家”这说明()A.传统文化已经过时B.伴随社会发展,需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C.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文化多样性小题-政治
“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提及的“边区”诞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高三历史
著名作家王蒙说: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帕瓦罗蒂属于各自的地域与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包括中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意味着-政治
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高三政治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和人民大众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22分)材料二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高二历史
亚洲电影研究会主席、《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高三政治
“文化皖军”铿锵前行。某校高(2)班同学以“在改革中精心打造安徽文化的新名片”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资料。【传统文化保护见实效】合肥市共开发民间文化项目238项-高三政治
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廉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①传统礼仪-高二政治
话剧是一种传统剧种,《万家灯火》以新的内容对其进行艺术创新而成为精品;《膏药张》《变脸》也同样是艺术创新佳作。这说明()A.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B.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政治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高一历史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①本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高二政治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由此判断决定-高一历史
2011年8月1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东北太平洋海域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全程历时8小时32分。完成了沉积物取样、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等-高三政治
文化创新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只有人民群众才有首创精神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高二政治
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7月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调整了-高一历史
“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高三历史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高三历史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进-高二政治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高三政治
综合实践探究(12分。要求依据题目素材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例清楚,逻辑严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很早就关注文化的传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文-高二政治
围绕“我上春晚了”,2011年中央电视台把舞台延伸到基层,一批来自普通百姓的“草根明星”走上春晚大舞台,体现了“开门办、大联欢、平民性”等特点,从而充分彰显出“欢天喜地,创-高三政治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高二政治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高二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战后,日本围绕如何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历史认识问题,两种势力——左翼和右翼——分别表达着截然不同的理念。1999年12月在东京和大阪同时召开了追究日-历史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中,呈现了如下一幅地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其研究成果的主题围绕着[]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高一历史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高二政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A、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B、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要继承就不应的发展,要发-高二政治
2011年2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高三政治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11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举办。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二政治
题目详情
材料一: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二: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1)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甲乙观点进行评析。(12分)
答案
(2)①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分)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坚持批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分)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3分)③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