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集中答案:1.①(2分)送别(离别) 杨柳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2.(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意思对即可)
集中解析
《送沈子福之江东》解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柳枝词》解析
第一句,似乎柳枝可以把船系住。第二句,酒只半酣,还未尽情尽意。下面忽然一泻而下,行船载着离人,径自去了,也不理会是浪涛还是风雨。一纵一擒,一顿一放,极工的技巧,极怨的离情。
【标签】诗歌鉴赏
上一篇 :
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小说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宣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使用多种方式给自己的文集命名。比如:《王子安集》子安是王博的字,《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柳河东集》河东是柳宗元的籍贯-高二语文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例)著作,相传为__________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____所作。-高一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归有光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散文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主张学唐宋文章法度,人称其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善于描写日常琐事。-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B.-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颂-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秦楼月向子諲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①,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语文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⑵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⑶子曰:“用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可用于亲友之间。《陈情表》是李密写给司马炎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语文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组成。B.《柳河东集》是以籍贯来命名文集的,我国山水游记之祖是柳-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明末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语文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传奇。B.“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请三先生去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屠维岳放慢了声音说,但是那态度非常大方,非常坦白同时又非常镇静。屠维岳暗中收买了-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B.《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高一语文
塞万提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骑着瘦马,手持长矛,四处行侠仗义的堂吉诃德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下面有关《堂吉诃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肚。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高二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佗曰:“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曹操的头-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高一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B.《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思想奇特-语文
简述堂吉诃德滑稽冒险的一个故事。-语文
下列有对有关名著的情节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巴黎圣母院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奉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之命去抢吉卜赛姑娘埃斯梅拉达,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语文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1)从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_______________、_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合称为“史学双璧”。-语文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句的意思是:十匹劣马驾车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高一语文
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一吴承恩——明《神曲》一但丁一德国B.《麦琪的礼物》—一欧·亨利一美国《汤姆·索亚历险记》一马克·吐温一美国C.《西游记》一-语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1)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2)_____________,四弦一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上片着重写景,描绘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回忆了往昔生活的具体情景,情中有-语文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高二语文
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高二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作者贾平凹是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中篇小说《腊月·正月》,短篇小说《满月儿》。B.归有光-语文
文学常识。老舍(1899~1966),原名,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短篇小说《二马》《离婚》《月牙儿》等,散文集《我热爱-高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反封建白-语文
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家》)-语文
名篇名句默写(共7小题,任选5题,5分)(1)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2)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3)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其结果都是悲剧。(《红楼-高一语文
默写:(10分)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错误》)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一连用三个比喻句来描写静态的荷花,它们分别是
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典故。典故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凝聚着璀璨的艺术光彩。为了表达相同的意思,中西方会联想到不同的典故。如说某人“惨遭失败”,中国人会联想到《三国-高二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刘向编定的,断代史《汉书》是范晔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负责编撰的。B.元明清三代,小说创作有了-语文
下面有关我国现代文学的知识,表述正确的是A.《药》《包身工》《骆驼样子》《暴风骤雨》等小说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B.赵树理是1942年以后解放-语文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末联(或尾联)。B.李白的诗歌立足现实,准确而传神的反映那个-高一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柳-语文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从文在《边城》中摹写边城人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与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高二语文
以下对文学常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毛泽东同志曾用“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赞扬其民族气节。B.李乐薇是台湾现代散文作家,文笔清-语文
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家》)-语文
以下对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鸿门宴》节-高一语文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B.《小狗包弟》的作者-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语文
题目详情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集中答案:1.①(2分)送别(离别) 杨柳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2.(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意思对即可)
《送沈子福之江东》解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柳枝词》解析
第一句,似乎柳枝可以把船系住。第二句,酒只半酣,还未尽情尽意。下面忽然一泻而下,行船载着离人,径自去了,也不理会是浪涛还是风雨。一纵一擒,一顿一放,极工的技巧,极怨的离情。
【标签】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