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高一历史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斗争上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湖北省期中题
答案
D
上一篇 :
1898年2月,《纽约时报》指出:“(
下一篇 :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高三历史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倒是想’。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高三历史
导致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的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背信弃义B.义和团自身力量弱小C.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胁迫D.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模糊-高一历史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高三历史
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高一历史
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1)“扶清灭洋”(2)“师夷长技以自强”(3)“攘外必先安内”(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1)(2)(3)(-高一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高二历史
漫画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叙述最能体现漫画内涵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B.中国人民深受清朝统治者的压迫C.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高三历史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三历史
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B、打击了外国的在华教会势力C、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D、打击了帝国主义嚣张气焰-高一历史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三历史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因为[]A.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多达11个B.列强在北京的侵略势力扩大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高一历史
下图是111年前,法国远征军跨过中国“LO——KO——CHIAO”时留下的照片,请判断法国远征军的借口是[]A.到北京换约遭拒B.法国商品在中国滞销C.镇压义和团运动D.寻找在宛平城丢失的士-高一历史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高一历史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卜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口月间,口口人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高三历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数额最大的一次对外赔款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一历史
“紫禁城内各有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罪行:[]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高一历史
材料一:庚子京城拳祸,其始由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迎合慈禧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地位),邀非常之利,遂致乘典远播(皇室离京外逃),生灵涂炭-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木偶中国》反映的是20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它形象地说明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危-高一历史
如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高三历史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高一历史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高一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非常注重原始历史材料的发掘、辨析和运用。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897年起,他在北京居住达20余年,他的大量报道-高三历史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是因为[]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高一历史
下图中史实应发生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鸦片战争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洋务运动时期-高一历史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高三历史
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不平等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光绪辛丑年,林纾“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林纾真正的动机是[]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B.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C.“触黄种之将亡”,爱-高三历史
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其原因是[]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B.清除与义和团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发展迅猛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日本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高一历史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高三历史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高三历史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13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高三历史
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C.中国内地全部开放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高二历史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高一历史
下列史实中,表明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宰割中国同盟的有①三国干涉还辽②“门户开放”政策推行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是因为[]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三国干涉还辽C、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高一历史
以下哪一条约反映了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二历史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一历史
下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的-高一历史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高一历史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他得出这一-高一历史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高一历史
新浪网报道: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特别保护关税,这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体现。但是,在一百多年前-高一历史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高三历史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是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斗争上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